[發明專利]提高稻區土壤肥力和鮮草產量的綠肥混播栽培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383003.8 | 申請日: | 2014-08-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456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19 |
| 發明(設計)人: | 王允青;唐杉;郭熙盛;武際;汪根火;劉英;張智;吳立蒙;李虹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G16/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專利事務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貞 |
| 地址: | 230031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提高 土壤肥力 產量 綠肥 栽培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植物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苕子及油菜作為綠肥的混播栽培技術。
背景技術
我國沿江及江南雙季稻區的主要冬綠肥作物以紫云英為主,而適宜翻壓時間在初花-盛花期,紫云英盛花期一般在每年的4月中旬,而單季稻的栽插時間是5月中下旬,其間存在超過1個月的茬口空缺,光熱嚴重浪費。南方地區,單季水稻或雙季晚稻收獲后,除部分秋季種植小麥、油菜外,在很多地方出現秋冬季不種任何農作物的空閑田,造成土地拋荒、冬季農田綠色覆蓋差、耕地質量下降。
發明內容
為了充分利用水稻收獲后到來年水稻栽插前秋、冬、春季光熱條件,合理利用耕地資源、改善稻谷品質、培肥地力,本發明提供一種提高稻區土壤肥力和鮮草產量的綠肥混播栽培方法。
提高稻區土壤肥力和鮮草產量的綠肥混播栽培方法的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綠肥播種前,每畝均勻撒施尿素2~3公斤、磷酸鈣20~30公斤、氯化鉀4~6公斤和硫酸鋅0.5公斤;
(2)在日平均溫度15℃以上條件下,將苕子2.0~2.5公斤/畝、油菜0.15~0.2公斤/畝混合播撒;
(3)開溝覆土灌溉排澇:在田塊內開間距200~250厘米的橫溝,橫溝溝寬20厘米,溝深10~15厘米,相鄰橫溝之間的畦面覆土厚度1.3~1.6厘米;還開設邊溝和腰溝,邊溝和腰溝比橫溝深3~5厘米,做到溝溝相通;綠肥生長期應排漬抗旱,
(4)將進入盛花期的苕子、進入花莢期的油菜翻壓入土,翻壓10~15天,即可進行常規耙田、施肥和水稻移栽。
所述步驟(2)中,將苕子2.0~2.5公斤/畝、油菜0.15~0.2公斤/畝和鉬酸銨0.02公斤混合播撒。
前期水稻收割時留茬高度為20~30厘米,綠肥播種前3~5天,每畝用10%草甘磷500ml沖水40公斤噴霧撲殺雜草。
所述苕子為吐庫曼苕子或葡萄牙苕子。
所述油菜為綿新油12或中油821。
?本發明的有益技術效果體現在以下方面:
1.本發明解決了稻區綠肥翻壓時間與生產茬口的矛盾。本發明的綠肥混播栽培技術是根據南方單雙季稻區土壤特點、綠肥種子供應不穩定及冬閑田茬口矛盾情況的需求提出的技術解決方案,除了豆科綠肥苕子外還加入了非豆科作物油菜作為綠肥。秋季水稻收獲后,在日平均溫度大于15℃的單季稻或雙季稻區,種植以苕子油菜為代表的綠肥,能有效利用光熱和耕地資源,同時又能提高稻區土壤肥力和水稻產量、品質,保證南方稻區耕地的可持續利用和保障糧食安全。苕子作為與紫云英類似的冬季豆科綠肥,其適宜翻壓時間在日平均溫度20℃以上的5月上中旬,且鮮草產量和養分含量較高。油菜除了作為油料作物外,也是一種優良的非豆科綠肥作物;油菜根系分泌的有機酸活化土壤難溶性磷鉀元素為苕子利用,豆科綠肥苕子固定空氣中的氮可以給油菜提供氮素營養,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及速效養分;翻壓雙高油菜,其中較高的硫甙進入土壤后能殺滅部分有害細菌,同時油菜作為綠肥的加入也可以調節綠肥碳氮比。苕子與油菜混播,不僅綠肥鮮草產量更高,苕子和油菜綠肥混合翻壓,其碳氮比更適合土壤微生物活動,改善土壤物理化學性質作用更強,更有利于下茬水稻的生長。另外,直立生長的油菜又為匍匐生長的苕子提供支撐,更能增加苕子生物量;
2.節約了綠肥種子用量,降低了栽培成本,改善綠肥生物群落的結構;
3.增加了綠肥產量,優化了綠肥碳氮比,培肥了土壤,提高了水稻產量。
表1是常規綠肥栽培與本發明中綠肥栽培方法結果對比:本綠肥混播栽培方法試驗研究前茬水稻收獲時間9月29日,水稻產量539公斤/畝,水稻收獲時留茬25厘米,綠肥播種、施肥時間10月2日,當日最高氣溫28℃,最低氣溫17℃。試驗田土壤有機質19.86g/kg、堿解氮78.23mg/kg、速效磷16.65mg/kg、速效鉀54.12mg/kg。試驗綠肥施肥量相同:尿素2公斤/畝、過磷酸鈣25公斤/畝、氯化鉀4.5公斤/畝、硫酸鋅0.5公斤/畝、鉬酸銨0.02公斤/畝。綠肥翻壓時間為5月14日,翻壓前測定綠肥鮮草產量和土壤養分含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未經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8300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