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牡蠣養殖的生態凈化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82413.0 | 申請日: | 2014-08-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458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19 |
| 發明(設計)人: | 姚茹;黎祖福 | 申請(專利權)人: | 姚茹 |
| 主分類號: | A01K61/00 | 分類號: | A01K61/00;C02F3/32;C02F3/34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劉宇峰 |
| 地址: | 510320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牡蠣 養殖 生態 凈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產養殖領域,涉及一種牡蠣養殖的生態凈化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水產養殖產量居世界第一位,而貝類在我國水產養殖業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據統計,2010年我國海水貝養殖產量1108.23萬噸,占全國海水養殖產量的74.76%。海水貝類養殖面積130.800萬公頃,占全國海水養殖面積的62.86%。因此,貝類養殖的好壞關系到我國水產養殖業的成敗。
雖然近幾十年來我國海水貝類養殖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然而隨著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沿海水域環境污染日益嚴重,貝類受污染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這一問題不僅制約了我國貝類養殖業的健康發展,使我國貝類養殖業遭受到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公眾食品安全問題。例如,因為我國出口貝類的食品安全問題沒有很好的解決,歐盟自1997年起便終止了進口中國貝類產品;1989年上海就有30萬人因食用受病毒污染的貝類而患病。
一般而言,污染貝類物質的來源可以分為三類:來源于工業污染物的重金屬、農藥、石油烴等;來源于生活污水的微生物污染物;來源于赤潮的生物性毒素污染物[3]。其中,來源于工業污染物的重金屬不僅具有生物富集、放大性、持久性等特點,而且特別容易積累在牡蠣和貽貝等濾食性動物中。因此近年來貝類的重金屬污染已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王增煥等通過1997—2010年對廣東沿海近江牡蠣金屬含量的監測發現近江牡蠣體內的Cu、Zn含量分別達到了72.3mg/kg、203mg/kg,遠遠超過了其他生物體內的含量(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2,31(3):607-612)。程華勝等通過累積和排除實驗發現近江牡蠣對Cu、Pb、Zn、Cd四種金屬的積累是凈累積型,其體內金屬含量與暴露時間長短有顯著地正相關(廣州:暨南大學,2004)。
隨著城市污水排放的增加,我國沿海貝類受來源于生活污水的微生物污染情況也不斷加重。蔡友瓊等在1998-2001年通過對江蘇、浙江、福建和青島等沿海地區貝類微生物污染的調查發現青島貝類大腸桿菌超標率高達90%,其細菌總數在104-106之間,浙江、福建等地的貝類細菌總數也達到了104左右(漁業現代化,2002(6):7-9)。
除了重金屬污染之外,近年來隨著近岸海水富營養化程度的不斷加重以及越來越頻繁赤潮的發生,生物性毒素污染也日益威脅到貝類的食品安全。當貝類濾食有毒微藻時,微藻產生的毒素便會積累在貝類體內。例如,世界上分布最廣的麻痹性貝類毒素PSP便是來源于產生赤潮的有毒甲藻,貝類通過攝食這些甲藻的細胞和胞囊,毒素在其體內累積并沿著食物鏈向高營養級的生物傳遞。
綜上所述,貝類污染不僅嚴重威脅到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而且還制約著我國貝類養殖的健康發展。因此,研究牡蠣凈化技術提高貝類品質有著重大的社會和經濟意義。目前貝類凈化采取的方法主要是針對微生物污染所采取的臭氧法、紫外線法、氯消毒法等物理化學方法,這些方法只能對水質起到消毒滅菌的效果,針對重金屬污染以及從根本上改善養殖水質的凈化技術卻鮮有研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牡蠣養殖的生態凈化方法,該方法能顯著提高牡蠣的增肥率,降低牡蠣體內重金屬含量,達到凈化牡蠣提升牡蠣品質的良好效果。凈化產品達到國家無公害食品標準。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牡蠣養殖的生態凈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提供牡蠣養殖池或魚塭;進水前,先消毒養殖池或魚塭,而后經網濾引入海水,然后封閉進行牡蠣養殖;B)進水后,向池中或魚塭中接種微藻和益生菌制劑;C)在養殖池或魚塭中吊養牡蠣:將牡蠣固著于繩索上,吊養在養殖池或魚塭中,按水體面積5%的比例吊養3-4個月,此期間每兩周進行微藻和益生菌的補種,使微藻和益生菌的濃度保持穩定;D)經過3-4個月的吊養,牡蠣可收獲上市。
根據本發明所述的牡蠣養殖的生態凈化方法的進一步特征,所述步驟B中,所接種的微藻是選自:亞心形扁藻、小球藻、金藻和角毛藻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組合。
根據本發明所述的牡蠣養殖的生態凈化方法的進一步特征,所述步驟B中,所接種的益生菌包含光合細菌和枯草芽孢桿菌。
根據本發明所述的牡蠣養殖的生態凈化方法的進一步特征,所述步驟B中,接種后使微藻的數量達到100-150萬藻細胞/ml;益生菌制劑的使用量為2pp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姚茹,未經姚茹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8241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雜交鱖魚的育種方法
- 下一篇:一種高山薄殼田螺的養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