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嘌呤類物質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379636.1 | 申請日: | 2014-08-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42397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2-11 |
| 發明(設計)人: | 川崎壽;橋本賢一;中松亙;淺原貴之 | 申請(專利權)人: | 味之素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C12N1/21 | 分類號: | C12N1/21;C12N1/20;C12P19/32;C12P19/40;C12R1/185;C12R1/07;C12R1/15;C12R1/19;C12R1/1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張濤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嘌呤 物質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具有嘌呤類物質生產能力的細菌,
其為埃希氏菌屬(Escherichia)細菌、芽孢桿菌屬(Bacillus)細菌或產氨棒桿菌(Corynebacterium?ammoniagenes),且
其已被修飾從而保持突變型yggB基因,
其中,所述突變型yggB基因為具有突變的yggB基因,所述突變使上述細菌的嘌呤類物質的生產能力得到提高。
2.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細菌,其中,所述突變選自下列(1)~(3):
(1)編碼野生型YggB蛋白質的第419~533位的氨基酸殘基的區域中的突變;
(2)編碼野生型YggB蛋白質的跨膜區的區域中的突變;和
(3)上述突變的組合。
3.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細菌,其中,所述突變(1)是向編碼野生型YggB蛋白質的第419~533位的氨基酸殘基的區域中插入堿基序列。
4.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細菌,其中,所述突變(1)是將存在于野生型YggB蛋白質的第419~533位的脯氨酸殘基替換為其它氨基酸的突變。
5.權利要求2~4中任一項所述的細菌,其中,所述跨膜區選自野生型YggB蛋白質的第1~23位、第25~47位、第62~84位、第86~108位和第110~132位的氨基酸殘基。
6.權利要求2~5中任一項所述的細菌,其中,所述突變(2)不伴有移碼突變和無義突變。
7.權利要求2~6中任一項所述的細菌,其中,所述突變(2)選自下列(2a)~(2d):
(2a)在野生型YggB蛋白質的第14位亮氨酸殘基和第15位色氨酸殘基之間插入一個或多個氨基酸殘基的突變;
(2b)將野生型YggB蛋白質的第100位丙氨酸殘基替換為其它的氨基酸殘基的突變;
(2c)將野生型YggB蛋白質的第111位丙氨酸殘基替換為其它的氨基酸殘基的突變;和
(2d)上述突變的組合。
8.權利要求7中所述的細菌,其中,在所述第14位亮氨酸殘基和第15位色氨酸殘基之間插入Cys-Ser-Leu。
9.權利要求7或8中所述的細菌,其中,將所述第100位和/或第111位的丙氨酸殘基替換為蘇氨酸殘基。
10.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細菌,其中,所述野生型YggB蛋白質是下列(A)或(B)中所述的蛋白質:
(A)具有SEQ?ID?NO:9,11,13或1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質、
(B)具有在SEQ?ID?NO:9,11,13或1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包含替換、缺失、插入或添加一個或多個氨基酸殘基的氨基酸序列,且作為力敏感性通道發揮作用的蛋白質。
11.權利要求1~10中任一項所述的細菌,其已被修飾從而使參與嘌呤類物質生物合成的酶的活性增加。
12.權利要求1~11中任一項所述的細菌,其中所述嘌呤類物質選自肌苷、黃苷、鳥苷和腺苷。
13.權利要求1~11中任一項所述的細菌,其中所述嘌呤類物質選自肌苷酸、黃苷酸和鳥苷酸。
14.權利要求1~13中任一項所述的細菌為大腸桿菌。
15.權利要求1~13中任一項所述的細菌,其是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subtilis)或解淀粉芽孢桿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
16.權利要求1~13中任一項所述的細菌為產氨棒桿菌(Corynebacterium?ammoniagenes)。
17.一種制備嘌呤類物質的方法,其包括在培養基中培養權利要求1~16中任一項所述的細菌,從而在培養基中積累嘌呤類物質,以及從該培養基中回收所述嘌呤類物質。
18.一種制備嘌呤核苷的方法,其包括在培養基中培養權利要求1~16中任一項所述的細菌,從而在培養基中積累嘌呤核苷,以及從該培養基中回收所述嘌呤核苷。
19.一種制備嘌呤核苷酸的方法,其包括在培養基中培養權利要求1~16中任一項所述的細菌,從而在培養基中積累嘌呤核苷酸,以及從該培養基中回收所述嘌呤核苷酸。
20.一種制備嘌呤核苷酸的方法,其包括在培養基中培養權利要求1~16中任一項所述的細菌,從而在培養基中積累嘌呤核苷,對所述嘌呤核苷進行磷酸化從而生成嘌呤核苷酸,以及回收所述嘌呤核苷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味之素株式會社,未經味之素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79636.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非接觸充電裝置
- 下一篇:線圈一體型印刷基板、磁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