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分散式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裝置及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72824.1 | 申請日: | 2014-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50596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19 |
| 發明(設計)人: | 肖繼波;李軍;陳漪夢;張福億 | 申請(專利權)人: | 溫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C02F3/32 |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師事務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華;陳麗霞 |
| 地址: | 325035 浙江省溫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分散 生活 污水 一體化 處理 裝置 方法 | ||
1.分散式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裝置,包括進水管(13)、曝氣裝置(14)和頂部敞口的殼體(1),殼體(1)內部由第一多孔隔板(5)和第二多孔隔板(6)分隔成厭氧反應室(2)、好氧反應室(3)和人工濕地室(4),其特征在于:厭氧反應室(2)位于殼體(1)內第一多孔隔板(5)下方,厭氧反應室(2)內布設有穿孔布水管(7),進水管(13)與穿孔布水管(7)相連,厭氧反應室(2)內穿孔布水管(7)上方填充有厭氧填料(9);好氧反應室(3)位于殼體(1)內第一多孔隔板(5)和第二多孔隔板(6)之間,好氧反應室(3)內布設有曝氣管(8),曝氣管(8)的進氣端與曝氣裝置(14)相連,好氧反應室(3)內曝氣管(8)上方填充有泡沫塊(10);人工濕地室(4)位于殼體(1)內第二多孔隔板(6)上方,人工濕地室(4)還填充有種植基質(11),種植基質(11)上種植有水生植物(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式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好氧反應室(3)的橫截面積與厭氧反應室(2)的橫截面積之比為(0.8~1.2):1,人工濕地室(4)的橫截面積與厭氧反應室(2)的橫截面積之比為(1.5~3):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式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厭氧反應室(2)內填充的厭氧填料(9)粒徑為1~15cm,好氧反應室(3)內填充的泡沫塊(10)為聚氨酯泡沫塊,尺寸為(2~5)cm×(2~5)cm×(2~5)cm,人工濕地室(4)的種植基質(11)為卵石或含鐵礦渣或卵石和含鐵礦渣的混合物,水生植物(12)為美人蕉或旱傘草或黃菖蒲或水芹菜或千屈菜或西伯利亞鳶尾或石菖蒲的一種或多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式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厭氧反應室(2)內填充的厭氧填料(9)的填充層厚度與厭氧反應室(2)高度之比為(0.5~0.8):1;好氧反應室(3)內填充泡沫塊(10)的填充層厚度與好氧反應室(3)高度之比為(0.5~0.8):1;人工濕地室(4)內種植基質(11)的厚度為15~30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式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穿孔布水管(7)上表面設有布水孔(17),布水孔(17)孔徑為5~15cm,孔中心間距為5~15cm;穿孔布水管(7)底部距殼體(1)底部10~15c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式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殼體(1)底部還連有污泥管(15),污泥管(15)伸入到厭氧反應室(2)內穿孔布水管(7)下方。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式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殼體(1)頂部蓋有頂蓋(16),頂蓋(16)為薄膜或透明塑料板。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式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裝置處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將生活污水引入進水管(13),由進水管(13)進入到穿孔布水管(7),由布水孔(17)流入厭氧反應室(2),厭氧處理后,透過第一多孔隔板(5)進入到好氧反應室(3),曝氣裝置(14)由曝氣管(8)向好氧反應室(3)內曝氣,污水經過好氧菌處理后,透過第二多孔隔板(6)進入到人工濕地室(4),經水生植物(12)與種植基質(11)處理后流出;
B:每隔15~90天,由排泥管(15)排出殼體(1)內穿孔布水管(7)下方的污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溫州大學,未經溫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7282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