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線通信系統中的裝置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71678.0 | 申請日: | 2014-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33851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31 |
| 發明(設計)人: | 魏宇欣 | 申請(專利權)人: | 索尼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8/24 | 分類號: | H04W8/24;H04W72/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朱勝;穆云麗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線通信 系統 中的 裝置 方法 | ||
本公開提供了無線通信系統中的裝置和方法。該裝置可包括:配置信息生成單元,被配置成生成包括重傳次數相關信息的用于進行設備到設備通信的用戶設備的配置信息,其中,重傳次數相關信息表示與在進行設備到設備通信的用戶設備之間的信號傳輸的重傳次數有關的信息;以及傳送單元,被配置成將所生成的配置信息傳送到進行設備到設備通信的用戶設備。根據本公開的實施例,可以保證設備到設備通信中的信號在參與通信的各個通信設備間得以準確、完整的傳輸,從而提高了信息傳輸性能。
技術領域
本公開涉及無線通信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用于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的設備到設備(D2D,Device to Device)通信中實現跳頻(frequency hopping)的裝置和方法。
背景技術
用戶數據的暴發式增長提高了對數據傳輸速率和傳輸效率的要求,隨著用戶-基站間通信負荷的不斷增加,在地理位置鄰近的設備間進行不通過基站中轉的直接通信不僅可以降低基站的負載,同時由于通信距離短導致信號較優,設備間發射功率可以較低,也有利于降低對其他設備的通信干擾。D2D通信技術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起來的。
然而,D2D通信改變了傳統的用戶-基站的通信模式,將基站的部分功能移植到了用戶設備上,因此無論是從物理層、MAC層還是高層協議的設計都將是一個挑戰。3GPP組織制定的LTE-A標準中針對D2D通信協議已經展開了廣泛討論,目前一種主流的方案是在D2D通信涉及的用戶設備間不對對方發來的信息進行反饋,亦即不采用傳統用戶-基站通信中的HARQ反饋機制。在這樣的前提下,如何保證參與D2D通信的各個用戶設備仍能有效地收發準確、完整的D2D信息成為一個熱點問題。本發明針對由于D2D技術的引進所帶來的上述挑戰,設計了適合于D2D通信的傳輸方案,從而可以保證D2D信息傳輸性能。
發明內容
在下文中給出了關于本公開的簡要概述,以便提供關于本公開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但是,應當理解,這個概述并不是關于本公開的窮舉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圖用來確定本公開的關鍵性部分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圖用來限定本公開的范圍。其目的僅僅是以簡化的形式給出關于本公開的某些概念,以此作為稍后給出的更詳細描述的前序。
鑒于以上問題,本公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無線通信系統中的裝置和方法,其能夠在D2D通信中實現準確、完整的信息傳輸。此外,本公開提供了基站側以及用戶設備側的針對D2D通信的資源調度方案以支持D2D信息的高效傳輸。更進一步地,本公開還提出在D2D通信過程中采用重傳跳頻技術,并提供了跳頻設計方案從而提高通信效率和信息傳輸性能。
根據本公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無線通信系統中的裝置,該裝置包括:配置信息生成單元,被配置成生成包括重傳次數相關信息的用于進行設備到設備通信的用戶設備的配置信息,其中,重傳次數相關信息表示與在進行設備到設備通信的用戶設備之間的信號傳輸的重傳次數有關的信息;以及傳送單元,被配置成將所生成的配置信息傳送到進行設備到設備通信的用戶設備。
根據本公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無線通信系統中的裝置,該裝置包括:信號收發單元,被配置成接收包括重傳次數相關信息的配置信息,其中,重傳次數相關信息表示與在進行設備到設備通信的用戶設備之間的信號傳輸的重傳次數有關的信息;以及控制單元,被配置成根據所接收的重傳次數相關信息而控制信號收發單元向對方用戶設備重復傳送信號。
根據本公開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無線通信系統中的裝置,該裝置包括:信號收發單元,被配置成接收包括重傳次數相關信息的配置信息,其中,重傳次數相關信息表示與在進行設備到設備通信的用戶設備之間的信號傳輸的重傳次數有關的信息;以及控制單元,被配置成根據所接收的重傳次數相關信息而控制信號收發單元接收來自對方用戶設備的全部傳送的信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索尼公司,未經索尼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7167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