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用電結構變動的電網長期負荷特性預測方法在審
申請號: | 201410369899.4 | 申請日: | 2014-07-30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912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08 |
發明(設計)人: | 王寶;葉彬;葛斐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電網公司;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 |
主分類號: | G06Q50/06 | 分類號: | 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專利事務所 34115 | 代理人: | 金凱 |
地址: | 10003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用電 結構 變動 電網 長期 負荷 特性 預測 方法 | ||
1.一種基于用電結構變動的電網長期負荷特性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獲取歷史樣本區間各年度各用電部門各季用電量數據,以及目標年度全社會用電量和各用電部門用電結構比重數據,預測目標年度各用電部門各季典型日平均負荷;
(2)根據目標年度各用電部門各季典型日平均負荷,計算得到目標年度全社會各季典型日平均負荷;
(3)獲取歷史樣本區間各年度各用電部門各季典型日負荷率數據,預測目標年度各用電部門各季典型日負荷率;
(4)根據目標年度各用電部門各季典型日平均負荷和負荷率,計算得到目標年度各用電部門各季典型日最大負荷;
(5)獲取歷史樣本區間各年度各用電部門各季用電量、各季天數、各用電部門各季典型日負荷率和全社會各季典型日負荷率數據,預測目標年度各用電部門各季典型日最大負荷發生同時率;
(6)根據目標年度全社會各季典型日平均負荷、各用電部門各季典型日最大負荷和各用電部門各季典型日最大負荷發生同時率,計算得到目標年度全社會各季典型日負荷率;
(7)獲取歷史樣本區間各年度全社會各季典型日峰谷差率和負荷率數據,構建目標年度全社會各季典型日峰谷差率預測回歸模型;
(8)根據目標年度全社會各季典型日負荷率和全社會各季典型日峰谷差率預測回歸模型,預測目標年度全社會各季典型日峰谷差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電結構變動的電網長期負荷特性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所述目標年度各用電部門各季典型日平均負荷的預測模型為:
其中,Pf,i,j表示目標年度f用電部門i的j季典型日平均負荷,f表示目標年度,i=1,2,3,4分別表示四大用電部門,即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j=1,2,3,4分別表示春、夏、秋、冬,t和t+N分別表示歷史年度的開始年度和結束年度,Wl,i,j表示歷史年度l用電部門i的j季用電量,Df,j表示目標年度f的j季天數,αf,i表示目標年度f用電部門i的用電結構比重,Wf示目標年度f全社會用電量;
步驟(2)中,所述目標年度全社會各季典型日平均負荷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Pf,j表示目標年度f全社會j季典型日平均負荷;
步驟(3)中,所述目標年度各用電部門各季典型日負荷率的預測模型為:
其中,βf,i,j表示目標年度f用電部門i的j季典型日負荷率,βl,i,j表示歷史年度l用電部門i的j季典型日負荷率;
步驟(4)中,所述目標年度各用電部門各季典型日最大負荷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表示目標年度f用電部門i的j季典型日最大負荷;
步驟(5)中,所述目標年度各用電部門各季典型日最大負荷發生同時率的預測模型為:
其中,λf,j表示目標年度f各用電部門j季典型日最大負荷發生同時率,Dl,j歷史年度l的j季天數,βl,i,j表示歷史年度l用電部門i的j季典型日負荷率,βl,j表示歷史年度l全社會j季典型日負荷率;
步驟(6)中,所述目標年度全社會各季典型日負荷率的計算公式為:
其中,βf,j表示目標年度f全社會j季典型日負荷率。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用電結構變動的電網長期負荷特性預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7)中,所述目標年度全社會各季典型日峰谷差率預測回歸模型為:
其中,γf,j表示目標年度f全社會j季典型日峰谷差率,βf,j表示目標年度f全社會j季典型日負荷率,為將各歷史年度的全社會j季典型日峰谷差率和負荷率代入上述回歸模型中擬合得到的常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電網公司;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未經國家電網公司;國網安徽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9899.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