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效脫氮除磷的MBR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69861.7 | 申請日: | 2014-07-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9817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15 | 
| 發明(設計)人: | 蔣川;王璇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耐德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 |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薛波 | 
| 地址: | 401320 *** | 國省代碼: | 重慶;8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效 mbr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污水處理裝置,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具有脫氮除磷效果的污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氮和磷均是動植生長所必須的元素,是蛋白質的構成元素之一,對人類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氮、磷元素的過量,對動植物的生長均會帶來負面影響。如氮、磷在水中含量過高,會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引發“赤潮”或“水華”等污染現象。為了有效遏制水體富營養化的趨勢,不少國家地區都出臺了嚴格的氮、磷排放標準。故脫氮除磷便成為污水處理領域的一個重大課題。
生物脫氮除磷最成熟的工藝為A-A-O工藝,該工藝結構簡單、耗時短,但是卻存在具有以下缺點:脫氮除磷效果差,污泥沉降性能不佳,經該工藝過處理的污水難以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一級標準。
而MBR(膜生物反應器)是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的一種污水處理處理裝置。它是將膜分離技術和生物反應技術相結合的新型工藝,取代了傳統工藝的二沉池,而且顯著提高了出水水質。隨著膜生產技術的提升,膜性能不斷提高,其生產成本也不斷下降,為膜生物反應器的普及提供了條件。
專利號為ZL201320253244.1的專利公開了一種一體化脫氮除磷MBR裝置,該技術方案中通過將傳統的A2/0工藝和MBR結合并增加物化除磷加藥裝置進行脫氮除磷,雖然該技術方案提高了脫氮除磷效果,但是存在以下缺點:能耗較大;污泥沉降效果不佳;膜生物反應區中的膜組件負荷大,且易堵塞。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膜組件負荷小、不易堵塞,脫氮除磷效果好,能耗小的脫氮除磷MBR裝置。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高效脫氮除磷MBR裝置,包括依次連通的厭氧區、好氧區和膜反應區;所述好氧區底部設有第一曝氣裝置,第一曝氣裝置通過曝氣管道與鼓風機連接;所述膜反應區中設有膜組件,膜組件下方設有第二曝氣裝置,第二曝氣裝置通過曝氣管道與鼓風機連接;所述膜組件出水口與第一采水管連接,第一采水管另一端與第一采水閥和第二采水閥連接,工作泵出水端與第一采水閥和第三采水閥同時連接,工作泵入水端與第二采水閥和第四采水閥同時連接,第三采水閥通過第二采水管連接加藥模塊,第四采水閥通過第三采水管連接回用水區,回用水區上部設有排水口;所述好氧區與膜反應區之間設有連通的斜板區,斜板區內設有斜板,斜板上設有若干均勻排列的通水孔;所述膜反應區內設有回流管道,回流管道進水端底部設有第三曝氣裝置,第三曝氣裝置通過曝氣管道與鼓風機連接,回流管道的出水端穿過斜板區連接至好氧區上方;所述膜反應區頂部設有物理脫氮除磷區,物理脫氮除磷區通過過水口與回用水區連接,所述物理脫氮除磷區設有加藥模塊,加藥模塊通過采水管道與膜組件出水口連接;工作泵、鼓風機、風閥以及所有的采水閥與控制器信號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斜板的個數為3-6個。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曝氣裝置為回轉式風機曝氣盤;第二曝氣裝置為射流器。
進一步的,所述加藥模塊內設置堿性加藥區,酸性加藥區,氧化劑加藥區;堿性加藥區通過堿劑閥連接第一采水管,酸性加藥區通過酸劑閥連接第一采水管,氧化劑加藥區通過氧化劑閥連接第一采水管。
進一步的,所述厭氧區底部設有第一排污口,第一排污口通過第一排污閥連接至污泥管道;所述斜板區底部設有第二排污口,第二排污口通過第二排污閥連接至污泥管道;所述膜反應區底部設有第三排污口,第三排污口通過第三排污閥連接至污泥管道。
進一步的,所述膜反應區上部設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直接與污泥管道連通。
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可以達到以下技術效果:是經過處理的污水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一級標準;通過對回流管道曝氣形成微動力回流系統,降低能耗,提高脫氮除磷效果;增加斜板區,可沉積部分微小懸浮顆粒,可以降低膜組件的負荷,減少沖洗次數,提高膜組件壽命;設有物理脫氮除磷區,可以進一步強化脫氮除磷的效果,提高污水處理質量;設置排污口,可定期對整套裝置清洗,提高整套裝置的壽命;設置加藥沖洗模塊,定期對膜組件沖洗,可以防止膜組件堵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耐德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未經重慶耐德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986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