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梨樹追肥及其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368066.6 | 申請日: | 2014-07-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315035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2-1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志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鑫澤源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 |
| 主分類號: | C05G1/00 | 分類號: | C05G1/00;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趙熠 |
| 地址: | 301909 天津***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梨樹 追肥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梨樹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梨樹追肥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梨是薔薇科梨屬的植物,屬于多年生落葉喬木,其壽命可達100年以上,根系發達,生育需要較高溫度,休眠期則需要一定低溫,需要充足的光照,對水分的需求較大,在土層深厚、土質疏松,透水性和保水性好的土壤上生長快速。梨樹在種植過程中需要使用多次肥料,包括基肥、葉面肥和追肥,基肥主要提供果樹越冬、開春生長的基礎營養,一般使用大量的有機肥,在秋季配合深翻和灌溉施用在土壤中,葉面肥起到使肥料快速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克服養分競爭等功效,追肥一般包括萌芽前肥、花芽分化肥和果實膨大肥三個階段性的肥料,分別在早春、謝花后和果實快速生長時使用,這三個階段對氮磷鉀的需求量不同,大部分種植戶單純使用有機肥,長期過量使用后易造成土壤性質的變化,一些采用有機肥和無機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追肥,但由于種類和用量不科學,造成樹勢產量和品質的下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符合梨樹生長需要、提高產量和品質的一種梨樹追肥。
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梨樹追肥,包括萌芽前肥、花芽分化肥和果實膨大肥,其特征在于:
所述萌芽前肥包括按重量比混合的以下組分:
所述花芽分化肥包括按重量比混合的以下組分:
所述果實膨大肥包括按重量比混合的以下組分:
而且,所述三元復合肥中的氮磷鉀為15:15:15。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梨樹追肥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萌芽前肥施用包括以下步驟:
⑴在3月中下旬,將各組分摻混均勻后;
⑵全園撒施后,進行土壤深翻,深度為20~25厘米;
⑶澆透水一次;
所述花芽分化肥施用包括以下步驟:
⑴在5月下旬,將各組分摻混均勻后;
⑵全園撒施后,進行表層土壤深翻,深度為20~25厘米;
⑶澆透水一次;
所述果實膨大肥施用包括以下步驟:
⑴在7月底至8月初,將各組分摻混均勻后;
⑵全園撒施后,進行表層土壤深翻,深度為20~25厘米;
⑶澆透水一次。
本發明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本發明中,萌芽前肥由三元復合肥、過磷酸鈣、腐熟人糞尿和碳酸氫銨構成,花芽分化肥由三元復合肥、氯化鉀、綠肥和磷酸氫二銨構成,果實膨大肥由三元復合肥、尿素、腐熟人糞尿和硫酸鉀構成,分別在3月中下旬、5月下旬和7月底至8月初使用,深翻入地20~25厘米,澆透水即可。其將有機肥和無機肥相互配合,不僅為梨樹提供了每個階段所必須的生長營養,而且不易出現土壤板結變性的問題,梨的大小、含糖量以及口味均有提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下述實施例是說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實施例來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一種梨樹追肥,包括萌芽前肥、花芽分化肥和果實膨大肥,本發明的創新在于:
所述萌芽前肥包括按重量比混合的以下組分:
所述花芽分化肥包括按重量比混合的以下組分:
所述果實膨大肥包括按重量比混合的以下組分:
其中,所述三元復合肥中的氮磷鉀為15:15:15。
選取品種和樹齡相同的翠冠,栽種的大田土壤酸堿度近似,周邊環境相同,其中20畝為試驗田,另外20畝為對照組,試驗田使用本發明的配方和方法進行追肥,對照組采用常規配方和方法。
按下方法使用追肥,
1.萌芽前肥施用:
⑴在3月中下旬,將各組分摻混均勻后;
⑵全園撒施后,進行土壤深翻,深度為20~25厘米,每畝施用28公斤;
⑶澆透水一次;
2.所述花芽分化肥施用包括以下步驟:
⑴在5月下旬,將各組分摻混均勻后;
⑵全園撒施后,進行表層土壤深翻,深度為20~25厘米,每畝施用27公斤;
⑶澆透水一次;
3.所述果實膨大肥施用包括以下步驟:
⑴在7月底至8月初,將各組分摻混均勻后;
⑵全園撒施后,進行表層土壤深翻,深度為20~25厘米,每畝施用28公斤;
⑶澆透水一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鑫澤源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未經天津鑫澤源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806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