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壟犁耙無效
申請號: | 201410367997.4 | 申請日: | 2014-07-30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2634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05 |
發明(設計)人: | 覃干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覃干亮 |
主分類號: | A01B49/02 | 分類號: | A01B49/02 |
代理公司: | 無 | 代理人: | 無 |
地址: | 537100 廣西壯族自治***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壟犁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農用的犁耙裝置,尤其是一種壟犁耙。
背景技術
目前,廣大農村特別是華東、華南地區以水田種植為主,普遍使用以牛和拖拉機為動力的犁、耙兩種手工農具,這些農具已沿用數百年,缺點在于:功能單一效率較低,每道工序之間更換農具也不方便;而市場上的犁耙機;由于其驅動裝置結構復雜,所以安裝或維修時,需要專業人員指導工作,且造價較高;對田地的泥土起壟分行時,高度及行間不均勻,實施尺寸參差不齊,大大增加勞動者的勞動強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方便實用、造價較低的壟犁耙,不僅經久耐用,安全可靠,而且安裝容易、使用范圍廣。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這種壟犁耙,其包括:旋耕機架,壟犁耙包括:左犁耙、中犁耙和右犁耙;左犁耙與右犁耙為對稱設置的相同結構裝置;左犁耙、中犁耙和右犁耙分別通過多個螺絲孔與螺絲釘和螺母配合固定安裝在旋耕機架上。
中犁耙包括:左耙刀、右耙刀、大擋板、直桿、犁頭、直板、活動鉸。
呈下小上大的彎曲扇形狀的大擋板的左右兩邊分別對稱固定安裝有左耙刀、右耙刀,大擋板的下部通過活動鉸與直桿活動連接,直桿經鉸與錐形狀的犁頭活動連接,犁頭的后面固定安裝有直板。
右犁耙包括:里耙刀、邊板犁頭、邊板、后擋板、側板。
右犁耙的前面固定安裝有鏟狀的邊板犁頭,邊板犁頭的外端與邊板固定連接,邊板與側板固定連接,側板與鏟狀梯形的后擋板固定連接,后擋板的一邊與里耙刀固定連接。
左犁耙包括:邊板犁頭、邊板、左后擋板、側板、外耙刀。
左犁耙的前面固定安裝有鏟狀的邊板犁頭,邊板犁頭的外端與邊板固定連接,邊板與側板固定連接,側板與鏟狀梯形的左后擋板固定連接,左后擋板的一端設有外耙刀。
左犁耙、中犁耙和右犁耙的前面固定安裝有旋轉耙刀。
左犁耙、中犁耙和右犁耙分別由合金材料構成。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該發明結構合理,犁、耙兩道工序一次完成,且不受水田、旱土地的地形和濕度限制。犁、耙兩道工序一次完成生產效率高,適用于大部分田地。對田地的泥土起壟分行時,高度及行間均勻,實施尺寸齊整,大大減小勞動者的勞動強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中犁耙仰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右犁耙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的中犁耙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3的后視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右犁耙分解時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與旋耕機架結合時的組合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的左犁耙后視組合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圖1-圖8所示,本發明主要包括:左耙刀1、右耙刀2、大擋板3、直桿4、犁頭5、直板6、活動鉸7、鉸8;里耙刀9、邊板犁頭10、邊板11、后擋板12;左后擋板13、側板14、外耙刀15;螺絲孔16、旋耕機架17、旋轉耙刀18。
壟犁耙,其包括:旋耕機架17,壟犁耙包括:左犁耙、中犁耙和右犁耙;左犁耙與右犁耙為對稱設置的相同結構裝置;左犁耙、中犁耙和右犁耙分別通過多個螺絲孔16與螺絲釘和螺母配合固定安裝在旋耕機架17上。
中犁耙包括:左耙刀1、右耙刀2、大擋板3、直桿4、犁頭5、直板6、活動鉸7。
呈下小上大的彎曲扇形狀的大擋板3的左右兩邊分別對稱固定安裝有左耙刀1、右耙刀2,大擋板3的下部通過活動鉸7與直桿4活動連接,直桿4經鉸8與錐形狀的犁頭5活動連接,犁頭5的后面固定安裝有鏟狀扇形狀的大擋板和直板6。
右犁耙包括:里耙刀9、邊板犁頭10、邊板11、后擋板12、側板14。
右犁耙的前面固定安裝有鏟狀的邊板犁頭10,邊板犁頭10的外端與邊板11固定連接,邊板11與側板14固定連接,側板14與鏟狀梯形的后擋板12固定連接,后擋板12的一邊與里耙刀9固定連接。
左犁耙包括:邊板犁頭10、邊板11、左后擋板13、側板14、外耙刀15。
左犁耙的前面固定安裝有鏟狀的邊板犁頭10,邊板犁頭10的外端與邊板11固定連接,邊板11與側板14固定連接,側板14與鏟狀的左后擋板13固定連接,左后擋板13的一端設有外耙刀15。
左犁耙、中犁耙和右犁耙的前面固定安裝有旋轉耙刀18。
左犁耙、中犁耙和右犁耙分別由合金材料構成。
工作原理:在犁耙的表面置有的耙刀,其刀面垂直于犁壁的表面,耙刀間距離均勻,且數把耙刀呈前后平齊排列,避免阻力集中,耙刀其前段較低呈上升狀以分散阻力,中段較高分割泥土深度與犁田深度相配合。旋轉耙刀在后擋板前面松土,鏟狀后擋板,左后擋板把壟溝的泥土梨起。旋轉耙刀在慣性的作用下把泥土拋向壟中間。中梨耙鏟狀扇形的大擋板把中壟溝的泥土梨起。旋轉耙刀分左右兩邊把泥土拋向左右兩邊壟中間。形成一次松土梨兩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覃干亮,未經覃干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799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