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合歡紅棗安神茶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申請號: | 201410367520.6 | 申請日: | 2014-07-29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711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03 |
發明(設計)人: | 曹芬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明珍堂養生品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A23F3/14 | 分類號: | A23F3/14 |
代理公司: | 無 | 代理人: | 無 |
地址: | 242300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合歡 紅棗 安神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合歡紅棗安神茶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合歡花是豆科,合歡屬落葉喬木。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氣微香,味淡。產于中國東北至華南及西南部各省區。生于山坡或栽培。非洲、中亞至東亞均有分布;北美亦有栽培。合歡花花絲粉紅色,莢果偏,是城市行道樹、觀賞樹。心材黃灰褐色,邊材黃白色,耐久,多用于制家具;嫩葉可食,老葉可以洗衣服;樹皮供藥用,有驅蟲之效。它還有寧神作用,主要是治郁結胸悶、失眠健忘、滋陰補陽、眼疾、神經衰弱等功效。
紅棗,又名大棗。自古以來就被列為“五果”(桃、李、梅、杏、棗)之一,歷史悠久。大棗最突出的特點是維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紅棗為溫帶作物,適應性強。紅棗素有“鐵桿莊稼”之稱,具有耐旱、耐澇的特性,是發展節水型林果業的首選良種。在中國,棗還可以被用來制作紅棗酒。?有時候,中國人把棗放在白酒里面,保存很長時間,慢慢變成棗酒,甘甜,香氣撲鼻。板棗果實為扁圓形,略帶上寬下窄狀。成熟后為黑紅色/紫褐色,果肉白綠色,它色澤紅潤、味道甘美、營養豐富、含糖量74.5%,可以拉出金黃的亮絲,可食率96.3%,維生素和礦物質棗類最高,堪稱“中華棗中之王”。因其歷史悠久,藥用價值極高,成為歷代皇室“貢品”。
因此,以合歡花和紅棗為主要原料制作的復合茶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獨特營養成分的合歡紅棗安神茶。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合歡紅棗安神茶,該茶是指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均勻而成的袋泡茶:?合歡花14-18份、紅棗14-18份、柏子仁1-5份、遠志2-6份、白術2-6份,其余為綠茶。
一種合歡紅棗安神茶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將所需原料按照所述配比稱取,備用。
(2)選用合綠茶、歡花和紅棗,用清水清洗,過濾,再加取出晾曬,按照傳統制茶工藝制成半成品茶葉。
(3)柏子仁、遠志和白術采用煎煮法處理,得到煎煮液。
(4)將上述煎煮液用高壓噴灑的方法噴灑在上述半成品茶葉上,使兩者充分混合,最紅將茶葉裝袋,即可。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本發明以合歡花、紅棗、柏子仁、遠志、白術和綠茶作為原料,研制生產出具有緩解郁結胸悶、失眠健忘、滋陰補陽、眼疾及神經衰弱,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及改善心肌營養等功效的安神茶。
(2)制備工藝簡單,飲用方便,成本較低。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合歡紅棗安神茶,該茶是指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均勻而成的袋泡茶:合歡花14份,紅棗14份,柏子仁1份,遠志2份,白術2份,綠茶77份。
????實施例2?
????一種合歡紅棗安神茶,該茶是指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均勻而成的袋泡茶:合歡花15份,紅棗15份,柏子仁2份,遠志3份,白術3份,綠茶71份。
實施例3?
一種合歡紅棗安神茶,該茶是指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均勻而成的袋泡茶:合歡花16份,紅棗16份,柏子仁3份,遠志4份,白術4份,綠茶66份。
實施例4?
????一種合歡紅棗安神茶,該茶是指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均勻而成的袋泡茶:合歡花17份,紅棗17份,柏子仁4份,遠志5份,白術5份,綠茶62份。
實施例5?
????一種合歡紅棗安神茶,該茶是指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混合均勻而成的袋泡茶:合歡花18份,紅棗18份,柏子仁5份,遠志6份,白術6份,綠茶55份。
上述實施例1-5所述的一種合歡紅棗安神茶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將所需原料按照所述配比稱取,備用。
(2)選用合綠茶、歡花和紅棗,用清水清洗,過濾,再加取出晾曬,按照傳統制茶工藝制成半成品茶葉。
(3)柏子仁、遠志和白術采用煎煮法處理,得到煎煮液。
(4)將上述煎煮液用高壓噴灑的方法噴灑在上述半成品茶葉上,使兩者充分混合,最紅將茶葉裝袋,即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明珍堂養生品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明珍堂養生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752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菊花白毫烏龍茶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種野枇杷葉茶的制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