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層幕墻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64079.6 | 申請日: | 2014-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6492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26 |
| 發明(設計)人: | 劉乾龍;張國偉;潘佳偉;袁凱;季朝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金螳螂幕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B2/88 | 分類號: | E04B2/88 |
| 代理公司: | 蘇州銘浩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張一鳴 |
| 地址: | 215106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臨湖***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層 幕墻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雙層幕墻。
背景技術
雙層幕墻具有內外兩層立面,立面間相隔一定距離以形成一個隔溫層,能夠起到綠色節能的效果。現有的雙層幕墻的外立面由懸挑桿固定,懸挑桿從建筑龍骨伸出,穿過內立面與外立面連接,需要同時承受外立面的重力和風載,因而懸挑桿的截面會比較大,影響了幕墻的整體視覺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雙層幕墻固定外立面的懸挑桿截面尺寸過大,影響幕墻整體視覺效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雙層幕墻,包括:龍骨、內立面、外立面和承載機構;所述內立面固定在所述龍骨上;
所述承載機構包括:若干個轉接件、承重桿和風荷承載桿;所述轉接件設有用于豎直方向連接的第一轉接口、第二轉接口,和用于水平方向連接的第三轉接口;所述第一轉接口通過所述承重桿,與相鄰的所述轉接件的第二轉接口連接;位于雙層幕墻底部的所述轉接件同時與地基固定;
所述風荷承載桿一端與所述龍骨固定,另一端伸出所述內立面,并與所述轉接件的第三轉接口連接;
所述外立面固定在所述轉接件上。
優選的,所述第一轉接口和第二轉接口均為螺紋孔,且旋向相反,所述風荷承載桿兩端帶有與所述螺紋孔匹配的螺紋。
該雙層幕墻分解了來自外立面的載荷,通過轉接件及承重桿來承載外立面的重力,由風荷承載桿來承載外立面的風荷,使承載機構的尺寸截面縮小,改善了雙層幕墻的外觀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雙層幕墻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的雙層幕墻的側視圖。
圖3是圖1中的雙層幕墻的轉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如圖1至圖3所示的雙層幕墻,龍骨1、內立面2、外立面3和承載機構4;內立面2通過螺栓與墊片固定在龍骨1上。
承載機構4包括:若干個轉接件401、承重桿402和風荷承載桿403。轉接件401設有用于豎直方向連接的第一轉接口404、第二轉接口405,和用于水平方向連接的第三轉接口406。第一轉接口404通過承重桿402,與相鄰的轉接件的第二轉接口405連接。位于雙層幕墻底部的轉接件401同時與地基固定。
風荷承載桿403一端與龍骨1固定,另一端伸出內立面2,并與轉接件401的第三轉接口406連接。
外立面3通過螺栓固定在轉接件401上。
為了,第一轉接口404和第二轉接口405均為螺紋孔,承重桿402與第一轉接口404和第二轉接口405螺紋連接,為了方便施工工人區分轉接件401安裝方向,第一轉接口404和第二轉接口405螺紋旋向相反。轉接件401與承重桿402采用螺紋連接的優點是,能方便調節連接件401的高度,如果連接件401位置太高,可以分別旋轉上下兩根承重桿402,使連接件401位置合適。
該雙層幕墻分解了來自外立面的載荷,通過轉接件及承重桿來承載外立面的重力,由風荷承載桿來承載外立面的風荷,使承載機構的尺寸截面縮小,改善了雙層幕墻的外觀效果。
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并非對本發明的限制,有關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和變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術方案也屬于本發明的范疇,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應由權利要求限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金螳螂幕墻有限公司,未經蘇州金螳螂幕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407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帶懸掛臂的駁接爪
- 下一篇:大型深水預制承臺安裝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