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上引鑄造機用石墨模在審
申請號: | 201410362978.2 | 申請日: | 2014-07-28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886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5-06 |
發明(設計)人: | 劉東杰;劉嘉惠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又悅(蘇州)電子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B22D11/14 | 分類號: | B22D11/14 |
代理公司: | 蘇州創元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孫仿衛 |
地址: | 215421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鑄造 石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上引鑄造機用石墨模。
背景技術
原有的石墨模的進液孔垂直模具本體的軸線開設在模具本體的側壁上或開設在模具本體的底部,銅液會殘留在模內壁上,會導致銅棒表面粗糙,并且會造成銅結晶不均勻,對銅棒質量有較大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使銅棒質量更高的上引鑄造機用石墨模。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上引鑄造機用石墨模,其用于鑄造銅棒,它包括呈管狀的模具本體,所述模具本體浸沒于銅水中的一端為其下端,所述模具本體的下端面密封,其下端部的側壁上開設有多個貫穿側壁的進液孔,所述進液孔均勻分布在所述模具本體上,且各個進液孔與模具本體的內壁相切。
優化的,所述進液孔共有四個且呈環形陣列分布于側壁上。
優化的,所述進液孔的軸線與所述模具本體的下端面相傾斜設置。
優化的,每個所述進液孔的軸線呈弧形延伸,其側壁在其軸線方向上也呈弧形延伸。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本實用型中進液孔與模具本體內壁相切,有效地防止了銅液在模具本體內殘留,保證形成的銅棒表面光滑,形成的銅桿結晶也更為均勻。
附圖說明
附圖1為實施例一中石墨模的主視圖;
附圖2為附圖1的剖視圖A-A;
附圖3為附圖1的剖視圖B-B;
附圖4為實施例二中石墨模的橫截面視圖;
以上附圖中:1、模具本體;2、進液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所示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一
如圖1、2、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上引鑄造機用石墨模包括呈管狀的模具本體1,模具本體1的上端與結晶器(圖中未顯示)連接,其下端浸沒與銅水中且其下端面密封,在其下端部的側壁上開設有四個貫穿側壁的進液孔2,四個進液孔2以模具本體1的軸心為圓心在垂直于模具本體1的軸線的平面上呈環形陣列分布于模具本體1的側壁上,為了防止銅液在模具本體1內殘留,使結晶均勻,各個進液孔2與模具本體1的內壁相切,在圖3中,各個進液孔2的側壁由兩條線段表示出,以平行于模具本體1且經過進液孔2軸線的平面為分割面,各分割面將各進液孔2分割為離模具本體1更近的為進液孔2的內側面,另一個為進液孔2的外側面,該外側面與模具本體1的側壁相切。
實施例二
如圖4所示,實施例二與實施例一的區別點在于:每個進液孔2的軸線呈弧形延伸,其側壁在其軸線方向上也呈弧形延伸,可以使銅液流入得更為順暢,且流入模具本體1的銅液能夠更自然地形成漩渦狀,使結晶更為均勻;為進一步使銅液流暢地進入模具本體1內,可以將進液孔2的軸線與模具本體1的下端面相傾斜設置。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又悅(蘇州)電子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東又悅(蘇州)電子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297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澆鑄設備
- 下一篇:一種連鑄機彎曲段和矯直段輥列設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