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污水處理裝置及其污水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62877.5 | 申請日: | 2014-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6354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26 |
| 發明(設計)人: | 陳建發;黃慧珍;陳藝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吳建生 |
| 地址: | 3630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污水處理 裝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種污水處理裝置,包括柵格、沉砂池、調節初沉池、改進型倒置AA/O池、曝氣生物濾池、絮凝沉淀池和污泥濃縮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進型倒置AA/O池中缺氧池出水口與厭氧池進水口連接,所述厭氧池出水口與好氧池進水口連接,所述的缺氧池、厭氧池和好氧池中均設有隔板和泥斗,所述的隔板設在池中,將池分成兩個區,其中一個區為生化反應區,另一個區為泥水自動分離區,所述生化反應區的外側壁上端部設有進水口,所述泥水自動分離區的外側壁上端部設有出水口,所述的隔板在靠近池底的中下部處設有泥水進出口,所述的泥斗設在泥水自動分離區的池底部,泥斗的側壁與池底的夾角為20-70°,泥斗的底端設有排泥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與池上表面的夾角為20-9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泥裝置為帶穿孔管的排泥泵。
4.?一種采用了如權利要求1~3所述之一污水處理裝置的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采用“改進型倒置AA/O法+曝氣生物濾池+絮凝沉淀池”耦合方法對工業污水進行處理;該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工業污水經格柵截留污水中大塊污物后流入沉砂池,沉淀去除沙粒;
2)沉砂池上部輸出的污水流入調節初沉池,調節水質和水量至均勻化,同時污水與池中的污泥充分混合,通過污泥的吸附,除去污水中部分污染物;
3)調節初沉池上部輸出的污水依次經過改進型倒置AA/O池進行反應,在缺氧池中攪拌調節污水中溶氧量處于?0.2mg/L~0.5mg/L,同時馴化出一類以NO3--N作為最終電子受體的反硝化聚磷菌群,反硝化聚磷菌以NO3-作為電子受體,利用污水中的內碳源,通過“一碳雙用”方式同時實現反硝化脫氮、去除硝態氧和缺氧吸磷;在厭氧池中控制污水中溶氧量≤0.2mg/L,在厭氧微生物的作用下,發生水解酸化反應,將難溶性大分子有機物水解成溶解性有機物以提高污水水質的可生化性,同時釋放磷;在好氧池中攪拌調節污水中的溶氧量處于2mg/L~3mg/L,馴化出好氧菌群,在好氧菌的生物代謝作用下降解有機物和生物除磷;
4)好氧池中輸出的污水上清液一部分回流至缺氧池,一部分流入曝氣生物濾池,在曝氣生物濾池中,通過機械攔截、化學氧化和生物降解協同作用,繼續深度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
5)曝氣生物濾池輸出的污水最后流入絮凝沉淀池,在絮凝沉淀池中加入鐵系或鋁系絮凝劑,通過化學絮凝作用,進一步去除殘余污染物,最終實現達標排放。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節初沉池中的污泥為缺氧池、厭氧池、好氧池泥斗和絮凝沉淀池排出的污泥,經排泥泵輸送至調節初沉池,與污水充分混合,活性污泥吸附污水中部分污染物;經調節初沉池泥水分離后剩余的污泥再泵入污泥濃縮池,進行污泥濃縮、脫水、壓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漳州職業技術學院,未經漳州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2877.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苜蓿青貯保鮮的方法
- 下一篇:一種無渣中藥或天然植物飲品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