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輸水管件的加工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362698.1 | 申請日: | 2014-07-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1444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7 |
| 發明(設計)人: | 林華業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派萊克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9/14 | 分類號: | F16L9/14;C09D123/08;C09D7/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輸水管 加工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管件加工工藝,具體是一種輸水管件的加工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生活飲用水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供水凈化的前提下,給水管路的選擇十分重量。傳統給水管路常采用鋼管和鍍鋅管,其中,鋼管在使用時易生成“紅銹”,鍍鋅管在使用時易生成“白銹”,“紅銹”和“白銹”均會對水造成污染,進而會影響飲用水的質量。為了避免給水管生銹對飲用水質量的影響,目前人們青睞于使用襯塑管件,其中,襯塑管件為在鑄鐵基體里內襯塑料管件,其塑料管件與鑄鐵基體附著力低,在給水溫度變化時,塑料的熱脹系數是鑄鐵的8~14倍,極易造成塑料管件與鑄鐵基體分層,這會影響襯塑管件作為給水管的正常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輸水管件的加工工藝,其制造的具有塑膜的鍍鋅管件在高溫下塑膜與鍍鋅管件不易分離,進而能保證其在給水管路上的正常應用。
本發明解決上述問題主要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輸水管件的加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鍍鋅管件內壁的油污去除;
步驟二、采用磷化液涂擦鍍鋅管件內壁形成1~1.5μm的磷化膜;
步驟三、用水清除多余的磷化液;
步驟四、加熱具有磷化膜的鍍鋅管件,并在磷化膜表面涂塑構成400~500μm的塑膜,冷卻得到涂塑的鍍鋅管件,其中,涂塑所采用的涂料由線型低密度聚乙烯、馬來酸酐接枝改性聚乙烯、抗氧化劑、色素碳黑、納米TiO2抗菌劑及聚乙烯接枝環氧共聚物配制而成。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二中涂擦生成磷化膜時的溫度為20℃,涂擦時間為5~8min。其中,磷化時間是涂膜附著力大小的一個關鍵因素,磷化膜為涂塑膜提供優良的底層,塑膜在其上的附著力是物理力和化學力的結合,磷化時間相對增長,磷化膜的表面積增大,化學力顯著增加,且空隙率大,滲透吸附作用明顯,使得粘結強度即附著力提高,物理力也相應提高。然而,隨著磷化時間進一步增加,磷化膜增厚,此時再磷化,只是增補膜層空隙,磷化膜本身的耐腐蝕性有所提高,但空隙變小,滲透吸附作用就相應變小,物理力下降,反而降低涂塑膜與鍍鋅管之間的附著力。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四中加熱溫度為260~320℃。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四中涂塑所采用的涂料按以下重量份進行配料:線型低密度聚乙烯90~95%、馬來酸酐接枝改性聚乙烯1~5%、抗氧化劑0.1~0.3%、色素碳黑0.5%、納米TiO2抗菌劑0.5%及聚乙烯接枝環氧共聚物1~4%。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發明在塑膜與鍍鋅管之間設置有磷化膜,其中,鍍鋅管和塑膜兩者與磷化膜粘結力強,在磷化膜的過渡作用下,塑膜與鍍鋅管附著力大大增加,在高溫下不易分離,從而增加了本發明制造的具有塑膜的鍍鋅管的結構強度,本發明構成的具有塑膜的鍍鋅管件在應用時,可通過塑膜分隔鍍鋅管件與水,進而起到防止水污染的作用。
(2)本發明涂塑所采用的涂料由線型低密度聚乙烯、馬來酸酐接枝改性聚乙烯、抗氧化劑、色素碳黑、納米TiO2抗菌劑及聚乙烯接枝環氧共聚物配制而成,這些組分構成的涂料間隙小,能進一步提高涂塑膜的附著力。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地的詳細說明,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1:
一種輸水管件的加工工藝,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將鍍鋅管件內壁的油污去除;步驟二、采用磷化液在20℃條件下涂擦鍍鋅管件內壁5min形成1μm的磷化膜;步驟三、用水清除多余的磷化液;步驟四、加熱具有磷化膜的鍍鋅管件,并在磷化膜表面涂塑構成400μm的塑膜,冷卻得到涂塑的鍍鋅管件,其中,涂塑所采用的涂料由線型低密度聚乙烯、馬來酸酐接枝改性聚乙烯、抗氧化劑、色素碳黑、納米TiO2抗菌劑及聚乙烯接枝環氧共聚物配制而成。本實施例步驟四中加熱溫度為280℃,步驟四中涂塑所采用的涂料按以下重量份進行配料:線型低密度聚乙烯90%、馬來酸酐接枝改性聚乙烯5%、抗氧化劑0.3%、色素碳黑0.5%、納米TiO2抗菌劑0.5%及聚乙烯接枝環氧共聚物3.7%。
本實施例的涂塑膜經界面破壞轉變為混合破壞、內聚破壞,無破損或剝落現象,顯示其柔韌性好,附著力強。
實施例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派萊克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派萊克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269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