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顯示面板有效
申請號: | 201410362610.6 | 申請日: | 2014-07-28 |
公開(公告)號: | CN105320329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3-15 |
發明(設計)人: | 簡傳枝;潘嘉偉;陳明煌;許琇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G06F3/041 | 分類號: | G06F3/041;G02F1/1333;G02F1/134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郭曉宇 |
地址: | 中國臺灣新竹***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感測電極 延伸 狹縫 感測電極層 顯示面板 彎折 導線線段 顯示元件 干涉條紋 交替排列 顯示效果 縱向排列 電連接 橫向列 密集區 基板 配置 | ||
本發明的顯示面板包括顯示元件及感測電極層。感測電極層設置于顯示元件的基板上。感測電極層包括多個第一感測電極、第二感測電極及多個彎折導線。第一感測電極沿縱向排列,第二感測電極沿縱向延伸,配置于第一感測電極一側。多個彎折導線與第一感測電極電連接。彎折導線包括多個以第一延伸方向和第二延伸方向交替排列的導線線段。第一感測電極具有多個第一狹縫,第一狹縫沿第一延伸方向、第二延伸方向、或第一和第二延伸方向的組合延伸。位于第一橫向列的部分第一狹縫與部分導線線段的延伸方向不同。通過于第一感測電極配置多個第一狹縫的方式,降低了感測電極區與線路密集區的亮暗對比,提供一種改善顯示效果、降低莫爾干涉條紋影響的顯示面板。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一種顯示面板。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液晶顯示器的彩色化及大型化,應用領域更為廣泛,如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各種臺式電腦及液晶電視等。因液晶顯示模塊為一種非自發光顯示裝置,其顯示主要通過控制外部光源所發出光束的通過或者不通過來實現,因此通常需要相應的背光或者前光模塊,該背光或者前光模塊可將發出的光束導向顯示面板,實現顯示功能。
液晶顯示器通常搭配有觸控功能,若依觸控面板的設置方式做區分,其又分為內嵌式觸控與外嵌式觸控兩種。一種現有的內嵌式觸控是在液晶顯示器的彩色濾光片基板上濺射一層導電材料,再通過后續的圖案化工藝以形成一感應電極層1。請參考圖1,圖1為現有的感測電極層1的示意圖。
一般而言,感測電極層1包含有交替排列的多個觸控感測電極區12與線路密集區11,兩者位于同一平面。觸控感測電極區12包含多組觸控感測電極,每一組觸控感測電極12包含多個第一感測電極以及多個第二感測電極,第一感測電極(圖面標示Tx1、Tx2、Tx3、Tx4)沿著Y方向排列設置,而第二感測電極(圖面標示R1、R2、R3、R4、R5、R6)沿著Y方向延伸設置,通過這些第一感測電極與第二感測電極皆收到的信號判斷感測電極層1觸控發生的位置以達到檢測二維方向的觸控信號的目的。
此外,排列于第一感測電極一側的連接導線將會形成線路密集區11,由于連接導線的排列非常密集,將會形成視覺上的暗區。而第一及第二感測電極的排列較不密集,將會形成視覺上的亮區。多個亮暗區交替排列,就會使得顯示面板點亮后存在著亮暗不均的問題。
因此,如何提供一種改善顯示效果、解決亮暗不均的一種顯示面板,為本領域急需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改善顯示效果、解決亮暗不均的一種顯示面板。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顯示面板包括顯示元件以及感測電極層。顯示元件具有基板。感測電極層設置于顯示元件的基板上。
感測電極層包括多個第一感測電極、第二感測電極以及多個彎折導線。該些第一感測電極沿縱向排列,第二感測電極沿縱向延伸,配置于該些第一感測電極的一側。多個彎折導線分別與該些第一感測電極電連接。該些彎折導線包括多個以第一延伸方向和第二延伸方向交替排列且彼此相連的導線線段,第一延伸方向不同于第二延伸方向。
第一感測電極具有多個第一狹縫,該些第一狹縫沿第一延伸方向、第二延伸方向、或第一和第二延伸方向的組合延伸。位于第一橫向列的部分該些第一狹縫與部分該些導線線段的延伸方向不同。
在一實施例中,位于第二橫向列的部分該些第一狹縫與部分該些導線線段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橫向列與第二橫向列為不同。
在一實施例中,位于不同橫向列的該些第一狹縫分別交替地以不同的延伸方向延伸。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感測電極具有多個第二狹縫,該些第二狹縫沿第一延伸方向、第二延伸方向、或第一和第二延伸方向的組合延伸。
在一實施例中,位于同一橫向列的部分該些第二狹縫與部分該些第一狹縫的延伸方向不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261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