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樁墻疊合懸臂基坑支護施工方法及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362019.0 | 申請日: | 2014-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64881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26 |
| 發明(設計)人: | 劉松忠;張明;羅盈洲;王瀟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04 | 分類號: | E02D17/04;E02D5/20;E02D5/46 |
| 代理公司: | 貴陽中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52100 | 代理人: | 劉楠 |
| 地址: | 550006 ***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疊合 懸臂 基坑 支護 施工 方法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樁墻疊合懸臂基坑支護施工方法及結構,屬于建筑工程基坑支護的施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沿海地區城市建設工程中,城市中大部分建筑地處狹窄的城區,周邊建筑物和道路較密集,地質差,深基坑面積較小時一般采取排樁支護+水泥土止水幕,中間設置對撐砼梁方法解決,當基坑面積較大時,對撐梁的使用制約了工程的流水施工,因為要拆除支撐梁才能進行上部結構的施工,且成本較高,由于城市在房屋和管線較密集,也無法在支護樁或地下連續墻上部設置錨索施工。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施工方便的樁墻疊合懸臂基坑支護施工方法及結構,此施工工藝可有效控制基礎開挖過程中基坑邊土體及周邊建筑物位移和沉降,以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一種樁墻疊合懸臂基坑支護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進行開挖基坑前,通過地下連續墻、支護樁的連接與水泥攪拌樁內插鋼管組成基坑支護體系,然后再開挖基坑。
前述的樁墻疊合懸臂基坑支護施工方法中,具體施工工藝為:
步驟一、基坑內外側攪拌樁施工;攪拌樁提攜設置在基坑邊沿兩側,預留地下連續墻的施工位置,攪拌樁體系為臺階結構,內側攪拌樁體系的頂部與基坑底對齊,中部攪拌樁體系的頂部距離基坑底高度為基坑底至地面距離的1/3~1/4,外側攪拌樁體系的頂部與地面對齊;
步驟二、地下連續墻施工;采用????????????????????????????????????????????????型整體式鋼筋混凝土結構制作導墻,該導墻凈寬比連續墻設計尺寸寬5mm~10mm,再按現有技術的地下連續墻主要施工工序進行連續墻施工;
步驟三、支護樁施工;按圖紙設計樁位進行鉆孔,在鉆孔前采用內徑比支護樁樁經大100mm~200mm的鋼護筒進行預埋;
步驟四、在地下連續墻頂部與支護樁頂部間設置混泥土連接梁板。
前述的樁墻疊合懸臂基坑支護施工方法中,在基坑土方開挖至攪拌樁位置時,利用鉆孔機對攪拌樁進行機械成孔,對孔內注入水泥漿,插入鋼管,完成水泥攪拌樁內插鋼管加固土臺的施工。
一種樁墻疊合懸臂基坑支護結構,包括地下連續墻,在地下連續墻兩側設有攪拌樁體系,支護樁設置在攪拌樁體系外側,地下連續墻頂部與支護樁頂部通過混凝土連接梁板連接。
前述的樁墻疊合懸臂基坑支護結構中,該攪拌樁體系為外側攪拌樁體系,中部攪拌樁體系和內側攪拌樁體系,外側攪拌樁體系頂部與地面對齊,內側攪拌樁體系的頂部與基坑底對齊,中部攪拌樁體系的頂部距離基坑底高度為基坑底至地面距離的1/3~1/4。
前述的樁墻疊合懸臂基坑支護結構中,在中部攪拌樁體系和內側攪拌樁體系內設有鋼管。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采用了地下連續墻、加勁鋼筋混凝土灌注樁、鋼筋混凝土連接板組合形成大剛度、高強度的懸臂支護體系,具有良好的擋土和止水效果,無須設內支撐梁,便于機械化快速挖土,節約工期,不影響下道工序的施工,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水泥土內插鋼管加固土臺依靠本身自重和剛度保護坑壁,具有擋土和止水雙重功能,在攪拌樁中插入鋼管,增加了地下連續墻或圍護樁的剛度,確保了基坑安全,減少了墻(樁)身和土體的位移。
該施工工藝解決了在舊城改造建設中,房屋建筑地下大基坑的支護無法進行對撐梁及錨索施工的難題,通過技術人員探討和多方專家咨詢,同時進行經濟、安全、工期對比,選用樁墻疊合懸臂基坑支護施工工藝,既提高了地下結構施工的速度,保證基坑的安全,既降低了工程施工成本,又確保了工程質量。
因此,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不僅具有施工方便、施工效率高、保障基坑安全的優點,而且還具有節約成本、工程質量好的優點,能為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的樁墻疊合懸臂基坑支護體系示意立面圖;
附圖2為附圖1中A-A剖面圖;
附圖3為本發明的施工工藝流程圖;
附圖4為連續墻施工中泥漿系統工藝流程圖;
附圖5為地下連續墻施工工序圖一;
附圖6為地下連續墻施工工序圖二;
附圖7為地下連續墻施工工序圖三。
附圖中的標記為:1-水泥攪拌樁體系、2-地下連續墻、3-支護樁、4-混泥土連接梁板、5-內側攪拌樁體系、6-中部攪拌樁體系、7-外側攪拌樁體系、8-冠梁、-9-安全護欄、10-坡頂排水溝、11-坡底排水暗溝、12-地下室外墻、13-鋼管。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201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