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軸承雙滾道內圈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361918.9 | 申請日: | 2014-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4169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12 |
| 發明(設計)人: | 劉立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昌縣南明街道錦泰機械廠 |
| 主分類號: | F16C33/64 | 分類號: | F16C33/6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吳秉中 |
| 地址: | 3125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軸承 滾道 內圈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軸承雙滾道內圈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雙滾道軸承內圈由兩獨立的單滾道內圈構成,在使用時組合構成一個雙滾道內圈。由于兩獨立內圈分別進行加工,采用的加工基準不同,即使采用相同的加工基準,其組合后的基準線不一致,形位精度差,影響軸承的運行穩定性。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軸承雙滾道內圈制造方法的技術方案。
所述的一種軸承雙滾道內圈制造方法,整個軸承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驟,選擇普通的軸承鋼-將普通的軸承鋼加工成內圈和外圈-外圈和內圈進行煅坯-外圈和內圈的檢測-車削加工-熱處理-磨削加工-外購選滾動體并選配-外購配件鉚合-外購密封件并填充油脂安裝蓋體-包裝入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圈制造工序如下:
1)首先整體加工出具有雙滾道的內圈;
2)在裝配前通過外力將內圈打開成兩半各具有一個滾道的半片內圈,兩半片內圈的連接處為自然斷面;
3)在裝配時利用兩半片內圈的自然斷面實現自定位。
所述的一種軸承雙滾道內圈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2)中斷開兩半片內圈之前,在內圈外表面設一道橫跨兩半片內圈外表面的標記。
所述的一種軸承雙滾道內圈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雙滾道內圈的外表面中心車有一道環形槽。
所述的一種軸承雙滾道內圈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環形槽的槽底鉆有一工藝孔。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兩半片內圈整體加工,具有相同的加工基準,而利用外力再斷開后,半片內圈原接觸處為自然斷面,利用自然斷面進行自定位,保證裝配后仍具有相同的基準,裝配后的形位精度高,運行更加穩定可靠。
在進行斷面兩半片內圈之前,在內圈外表面設一道橫跨兩半片內圈外表面的標記,方便裝配時能夠快速的進行自定位,而雙滾道內圈的外表面中心車有一道環形槽可減少兩半片內圈的接觸面,方便打開。而環形槽的槽底設有一工藝孔,方便采用工具打開。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軸承雙滾道內圈制造方法,整個軸承的制作包括以下步驟,選擇普通的軸承鋼-將普通的軸承鋼加工成內圈和外圈-外圈和內圈進行煅坯-外圈和內圈的檢測-車削加工-熱處理-磨削加工-外購選滾動體并選配-外購配件鉚合-外購密封件并填充油脂安裝蓋體-包裝入庫,上述的內圈制造工序如下:
1)首先整體加工出具有雙滾道的內圈;
2)在裝配前通過外力將內圈打開成兩半各具有一個滾道的半片內圈,兩半片內圈的連接處為自然斷面;
3)在裝配時利用兩半片內圈的自然斷面實現自定位。
步驟2)中斷開兩半片內圈之前,在內圈外表面設一道橫跨兩半片內圈外表面的標記;雙滾道內圈的外表面中心車有一道環形槽,環形槽的槽底鉆有一工藝孔。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兩半片內圈整體加工,具有相同的加工基準,而利用外力再斷開后,半片內圈原接觸處為自然斷面,利用自然斷面進行自定位,保證裝配后仍具有相同的基準,裝配后的形位精度高,運行更加穩定可靠。
在進行斷面兩半片內圈之前,在內圈外表面設一道橫跨兩半片內圈外表面的標記,方便裝配時能夠快速的進行自定位,而雙滾道內圈的外表面中心車有一道環形槽可減少兩半片內圈的接觸面,方便打開。而環形槽的槽底設有一工藝孔,方便采用工具打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昌縣南明街道錦泰機械廠,未經新昌縣南明街道錦泰機械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191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傳動軸支撐單元
- 下一篇:一種便于吊裝的大型風電主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