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稠油熱采井井下注汽管柱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61913.6 | 申請日: | 2014-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1388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7 |
| 發明(設計)人: | 杜勇;謝金川;錢欽;候利;鄒群;周志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樁西采油廠 |
| 主分類號: | E21B43/24 | 分類號: | E21B43/24 |
| 代理公司: | 東營雙橋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周京蘭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稠油熱采井 井下 管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石油工業的井下注汽管柱,特別是一種稠油熱采井井下注汽管柱,可在注汽井中保護套管,提高井底蒸汽干度,提高注汽熱效率和注汽效果,節省能源,提高油汽比。
背景技術
稠油油藏由于粘度高,不易流動,怎樣將其從地層抽吸到到井筒,再由井筒舉升到地面,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問題。向油層中注入蒸汽,使其粘度降低,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油層在地下一到兩千米深,從地面用管柱向油層注入蒸汽的過程中,如果該管柱和油層以上套管井筒之間不密封,大量蒸汽將滲入注汽管柱和套管環空,使大量熱量在進入油層之前無謂消耗,導致注汽效果差,達不到降粘開采的目的。同時注汽時套管承受蒸汽壓力,容易將井口刺穿,造成蒸汽泄漏事故。
目前稠油熱采井的注汽管柱包括隔熱管、熱補償伸縮器、環空充氮保溫和井底熱敏封隔器。以7in套管為例,注蒸汽時,隨著溫度的提高,二千米的管柱熱脹冷縮即達到6-7米,并產生很大的軸向力,這個伸縮距離可以由熱補償器克服。但同時注汽壓差如在15Mpa,作用在熱敏封隔器上的由壓差產生的上頂力也達到300KN,由于熱敏封隔器沒有固定錨定裝置,導致其和套管的相對上下滑動釋放,其密封件被破壞,造成蒸汽滲漏到熱敏封隔器以上的套管中,并傳導給其它地層,造成大量熱能損耗,也損害了套管,并容易造成井口套管頭泄露,導致油層注汽效果差,達不到降粘開采的目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稠油熱采井井下注汽管柱,保護油層套管,提高井底蒸汽干度,提高注汽熱效率,節省能源,提高注汽效果,避免井口套管頭泄漏。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稠油熱采井井下注汽管柱包括隔熱管和懸掛封隔器,隔熱管、反洗閥與密封伸縮管依次連接構成注汽內管柱;懸掛封隔器與密封套筒和開關總成依次連接形成注汽外管柱;注汽外管柱的懸掛封隔器座封并懸掛在套管的內壁上,注汽內管柱的密封伸縮管插入注汽外管柱的開關總成中并能夠在密封套筒中滑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顯著效果是:由于本發明的懸掛封隔器與密封套筒和開關總成形成的注汽外管柱由懸掛封隔器固定在了套管上,并將懸掛封隔器的上下套管密封封隔。注汽內管柱的密封伸縮管可以在注汽外管柱的密封套筒中滑動并保持密封,由熱脹冷縮產生的注汽內管柱的伸縮可以在注汽外管柱的滑動中釋放。改善了管柱的受力條件,有效避免了注汽內管柱受熱伸長將注汽外管柱壓壞并使注入蒸汽密閉在懸掛封隔器以下,保證了蒸汽全部注入注汽外管柱下方的油層。極大地節省了能源,并使套管得到有效保護,消除了現有注汽管柱井口套管頭泄漏的弊端。注汽外管柱下部的開關總成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將油層和本發明打開和關閉,有利于作業時溢流的處理,保證作業安全。本發明可實現一次下放、多次使用,注汽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提高了油汽比,增油效果明顯。本發明管柱結構簡單,工作可靠,注蒸汽效果顯著提高,提高了蒸汽波及體積和多輪次注汽效率,充分節約了能源。顯著提高了注汽采油井的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反洗閥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懸掛封隔器和密封套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開關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反洗閥1、密封伸縮管2、懸掛封隔器3、密封套筒4、開關總成5、上接頭6、反洗閥中心管7、反洗孔8、反洗活塞9、彈簧10、外套11、封隔器中心管12、懸掛卡瓦13、錐體14、高溫膠筒15、鎖緊環16、活塞17、液壓缸18、組合密封件19、開關外套20、密封滑套21、注汽孔22、束爪23、開關外套內槽24、滑套凸臺25、束爪凸臺26、尾管27。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樁西采油廠,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樁西采油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191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