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株螯臺球菌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61460.7 | 申請日: | 2014-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634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26 |
| 發明(設計)人: | 黃少斌;吉海鵬;張永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4 | 分類號: | C02F3/34;C12N1/20;C02F103/16;C12R1/01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宮愛鵬 |
| 地址: | 511458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株螯臺 球菌 廢水處理 中的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株螯臺球菌(Chelatococcus?daeguensis)TAD1在廢水生物脫氮除Cr(VI)中的應用。該菌株可在不同條件下發揮好氧反硝化脫氮功能,并在脫氮的同時完成對Cr(VI)的去除,從而達到廢水同步脫氮除六價鉻的目的。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水需求量的增大,及水污染問題的加劇,水資源危機成為世界性的難題。中國水資源總儲量,排名世界第四,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110位,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家之一。工業廢氣氮氧化物的沉降、固體廢物的遷移下滲、廢水的不合理排放、氮肥的過量施用及污水的回用灌溉等諸多因素,造成水體硝酸鹽污染嚴重。國土資源部統計發現,我國各地區地下水都有硝酸鹽污染情況發生,硝酸鹽已成為水污染的普遍因子。硝酸鹽在人體內容易轉化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能引起人體器官的癌變、畸變,對人體健康十分有害。六價鉻化合物是一種常見工業原料,被廣泛應用于電鍍、印染、制革等行業。含鉻廢水的排放、鉻渣的隨意堆棄、粉塵的沉降,都造成環境中的六價鉻濃度超出正常范圍。六價鉻是公認的致癌金屬,尤其能引起鼻部、肺部發生癌變。我國最著名的鉻公害事件是,云南曲靖鉻污染事件,由于鉻渣的隨意傾泄,使得水體六價鉻濃度超過正常值242倍,給當地人民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和健康傷害。
自從上世紀80年代,Robertson?Lesley等報道發現了好氧反硝化酶,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證實了好氧反硝化現象的存在,并成功分離獲得多株好氧反硝化菌。相比其他脫氮技術,好氧反硝化具有快速、環保、低耗、高效等優點,是目前脫氮技術的研究熱點。上世紀70年代,一株Cr(VI)還原功能菌在厭氧環境中分離得到,生物還原被認為是最具有潛力的Cr(VI)修復技術。污染水體中硝酸鹽和重金屬共存現象普遍存在,獲得一種同時去除該兩種污染物質的方法顯得十分重要。國內的學者,大多是探討重金屬沖擊對好氧反硝化脫氮的干擾作用,或者利用好氧污泥顆粒吸附去除重金屬,對于同時去除兩類污染物的生物治理技術鮮有報道。改性零價鐵修復硝酸鹽和重金屬污染水體,該方法雖然較成熟,但投入成本較高、而且易造成二次污染。Cr(VI)污染嚴重的水體,如制革廢水、垃圾滲瀝液,人們均發現了好氧反硝化現象的存在,使得利用生物法同步去除該兩種污染物提供了可能。本發明中的菌株能夠在不同溶解氧條件下發揮好氧反硝化脫氮功能,具體發明內容已申請發明專利(申請公開號CN102373169A);通過對該菌在污水處理過程中的進一步研究發現,該菌在脫氮的同時表現出較強的Cr(VI)去除能力,在生物脫氮除六價鉻的理論和實踐應用上具有重大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可同步脫氮和除Cr(VI)功能的螯臺球菌(Chelatococcus?daeguensis)及其應用,很好地解決了水體氮素和六價鉻復合污染問題。
本發明提供的菌株具有以下特征:
(1)菌落特征:菌落為規則圓形,表面光滑濕潤透明,呈淡黃色;(2)細胞形態特征:細胞成短桿狀,大小為(0.67~0.89)μm×(1.03~1.41)μm,周生鞭毛,革蘭氏染色陰性;(3)鰲臺球菌(Chelatococcus?daeguensis)TAD1的16S?rDNA基因序列特征:其16S?rDNA具有序列表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片段長度為1385bp,在GenBank中的登錄號為HM000004,與GenBank數據庫比對表明,該菌株與鰲臺球菌(Chelatococcus?daeguensis)的同源性為99%,其中與模式菌株Chelatococcus?daeguensis?strain?K106最相似同源性達99%。應用MEGA軟件采用Neighbor-Joining法繪制16S?rDNA系統發育樹,確定其進化地位,結合其形態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該菌株最有可能是螯臺球菌屬(Chelatococcus?sp.),并命名為Chelatococcus?daeguensis?strain?TAD1。
本發明鰲臺球菌(Chelatococcus?daeguensis)TAD1,由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3號,其簡稱為CGMCC,其保藏編號是CGMCC?No.5226,保藏日期為2011年9月6日,其保藏證明已在公告號為CN102373169的專利中提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理工大學,未經華南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146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轉爐氧槍升降裝置
- 下一篇:水冷防護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