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電氣距離的主動解列最優斷面搜索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61459.4 | 申請日: | 2014-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90985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22 |
| 發明(設計)人: | 唐飛;王乙斐;廖清芬;楊健;朱振山;涂煉;劉福鎖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電網公司;武漢大學;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7/30 | 分類號: | 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武漢科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2 | 代理人: | 魯力 |
| 地址: | 100031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電氣 距離 主動 最優 斷面 搜索 方法 | ||
1.一種基于電氣距離的主動解列最優斷面搜索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采集不同時刻大電網的電氣特征量,獲取所需要的電氣特征量;具體操作時通過安裝在系統中關鍵測點同步相角測量單元PMU,再基于廣域監測系統WAMS傳輸數據,從中獲取所監測的若干電氣特征量,電氣特征量包括:發電機有功輸出量PG、節點有功負荷量PL、發電機組同調情況、系統節點集合V、系統邊集合E、線路eij電抗xij;
步驟2,根據步驟1得到的系統節點集合V和系統邊集合E,構建電力系統無向邊權圖G(V,E),并對所有邊進行賦權,構建圖G的鄰接權矩陣W;具體為:若節點i與節點j相連,則二者之間的權值wij=xij,其中xij為線路eij上的電抗;若節點i與節點j不相連,則二者之間的權值wij=∞;若i=j,則二者之間的權值wij=0;根據以上規則,能夠構建系統的帶權無向圖;
步驟3,根據步驟2得到的輸入鄰接權矩陣W,基于Dijkstra算法,求取發電機節點與負荷節點之間的最短電氣距離矩陣S',具體為:首先求取各節點之間的最短電氣距離矩陣S,然后提取S中發電機節點與負荷節點之間的最短電氣距離矩陣S',以表達各節點之間電氣聯系的緊密程度;
步驟4,根據步驟3得到最短電氣距離矩陣S'提取負荷節點i到發電機機群r中每個發電機節點的電氣聯系s'ij,tr表示第r個機群中發電機的數量,基于同調分群信息,求取負荷節點i到不同發電機群的平均最短路徑;具體方法是:定義系統失穩后應被分為t個孤立子系統,求取負荷節點i到不同機群的平均最短路徑,其中到第r個機群的平均最短路徑為
步驟5,對負荷節點進行匹配,得到公共節點與一般節點,具體為:定義系統被分為群r1和群r2,根據步驟4中得到的負荷節點i分別到群r1和群r2的距離和二者之差并根據電氣聯系強弱程度進行分類:
若γ<σ,其中σ為閾值,表明負荷節點i到機群r1和機群r2的電氣聯系強弱程度接近,視為該節點所帶負荷由兩個機群共同供應,定義這種類型的負荷節點為公共節點;
若γ>σ,則意味著負荷節點i由兩機群中某一機群主要供應,定義該節點為一般節點,通過比較γ的正負能夠將負荷節點歸入其主要依賴的機群;
步驟6,依據解列后子系統中不平衡有功功率最小為原則,采用BFS算法對步驟5中得到的公共節點進行搜索劃分,最終得到解列斷面;
具體包括以下子步驟:
步驟6.1,采用BFS算法并遵守解列后子系統中不平衡有功功率最小為原則,對公共節點集進行搜索與劃分;假設系統分為A、B兩群,將已確定屬于群A的節點集為VA,各點權總和屬于群B的節點集為VB,各點權總和公共節點集為VP;
步驟6.2,將節點集VA和VB分別等值為兩個聚合節點NA和NB,計算與NA和NB分別直接相連的公共節點數目;
步驟6.3,將等值節點NA和NB作為BFS算法的根節點,將VP中僅與VA存在連通路徑的節點劃分至區域A,并更新VA、聚合節點NA和權總和WA;
步驟6.4,確定與NA直接相連的公共節點集VP-A,從公共節點集VP-A任意選擇點Nj(Nj∈VP-A)使得此時VA與被選取點Nj的權值總和WA∑滿足
|WA∑|<|WA|且即對該公共節點進行目標函數的檢查,必須保證選入該點后A區不平衡功率絕對值變小且減量最大;若滿足條件,納入Nj,更新A區節點集VA,聚合節點NA,權總和WA,與NA直接相連的公共節點集VP-A;
步驟6.5,重復步驟6.4,直至選取VP-A中任一節點Nj后,VA與被選取點Nj的權值總和WA∑出現|WA∑|>|WA|,此時停止搜素,不納入Nj;已被選取在A區中的節點構成了區域A,剩余節點構成了區域B,VA與VB間的割集即為解列斷面,
具體是:
基于IEEE39節點標準系統,發電機G9構成群A,G1-G8和G10構成群B;群A相對于群B失穩;其中步驟S1采集了全網的動態信息;步驟S2,構建了無向邊權圖G,并對所有支路進行了賦權處理;步驟S3,基于Dijkstra算法求取了負荷節點與發電機節點間的最短路徑;步驟S4,求取了節點到不同機群間的最短電氣距離之差,如表1所示;
表1 負荷節點到各機群最短電氣距離之差
步驟S5,取閾值σ=0.05,機群1包含節點{1-14、16、19-25},機群2包含節點{28、29};其中,公共負荷節點為{15、17-18、26-27};
步驟S6,采用BFS算法對公共節點集進行搜索與劃分,提取其中的兩種解列策略,如表2所示;
表2 可行性解列策略
由表2可知,解列策略1實施后子系統中的不平衡功率要遠小于解列策略2,因此,不平衡功率小的解列策略1實施后系統更加穩定;
IEEE39標準算例計算時間為6ms,表征了本申請所提算法的快速性,滿足在線搜索最優主動解列斷面的要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電網公司;武漢大學;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國家電網公司;武漢大學;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1459.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