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管樁生產用混凝土連續均勻下料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361401.X | 申請日: | 2014-07-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5525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5-04-29 |
| 發明(設計)人: | 沈中玉;張春華;朱金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沈中玉 |
| 主分類號: | B28B13/02 | 分類號: | B28B13/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 32207 | 代理人: | 霍冠禹 |
| 地址: | 212013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產 混凝土 連續 均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管樁業中能夠使混凝土連續且均勻的布入管樁鋼模的裝置,主要適用于中國自動化程度不高且生產粗放的管樁制造業。
背景技術
上世紀60年代末,為了適應鐵道橋梁工程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中國出現了管樁業?,F如今,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混凝土管樁的應用從鐵道系統擴大到工業與民用建筑、市政、冶金、港口、公路等領域。尤其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由于地質條件適合管樁的使用,混凝土管樁的需求量猛增,管樁業也因為這種高需求,一直保持持續迅猛的發展勢頭。
現如今,中國管樁業管樁制造的一般工藝流程為:1.?裝籠;2.?混凝土料混合攪拌;3.布料;4.合模;5.張拉;6.離心;7.常壓蒸養;8.拆模;9.高壓蒸養;10.成品堆場。而在管樁業高度發達的日本,混凝土管樁制造業的一般工藝流程為:1.裝籠;2.合模;3.張拉;4.混凝土料混合攪拌;5.混凝土泵送入模;6.離心;7.常溫蒸養;8.脫模;9.高壓蒸養;10.成品堆場。中國與日本管樁生產工藝流程上的明顯不同在于合模的順序,這直接影響到混凝土料入模的方式,中國混凝土料因為在入模時管樁鋼模尚未合模,所以混凝土料是直接從攪拌機下出口落入管樁下鋼模,而日本則因為混凝土料入模時管樁鋼模已經合模,所以混凝土料是泵送入模。中國管樁業這種混凝土入模方式直接導致了生產過程中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是混凝土在尚未布入鋼模時,鋼模中已經放入了一個編織比較細密的鋼筋籠,混凝土因為其本身的粘稠以及存在大顆粒特性,在布入鋼模時會堆積在鋼筋籠上,無法落入鋼模中,現在生產中的解決方案是將攪拌機布置在鋼模上方2~3m處,混凝土以高速落入鋼模,撞擊進入鋼筋籠,這種方法大大減少了堆積的情況,使得粘稠且存在很多大顆粒的混凝土順利進入鋼筋籠內部。但是,這種工藝屬于粗放式的生產工藝,現如今大部分中國管樁廠都是將混凝土攪拌機直接布置在鋼模上方,攪拌好的混凝土通過皮帶傳送后直接呈拋物線落入鋼模??偨Y以上的研究和分析,現在已有的國內管樁行業下料工藝存在以下缺點:
1.因為中國現如今管樁行業所使用的攪拌機的工作特性,混凝土無法充分攪拌均勻;2.混凝土落入鋼模的過程是斷續的,無法實現連續均勻的布料;3.因為混凝土攪拌機出料的速度不受控制,所以很多時候混凝土落入鋼模時會飛濺出來,造成大量浪費,工人工作環境很差,同時還造成了下方作業工人的生產安全隱患;4.混凝土呈團塊狀落入鋼模,容易在鋼筋籠上形成堆積。
然而,近年來國內針對管樁行業生產中連續均勻布料裝置的研究和設計幾乎為零,生產工藝仍然屬于粗放式,生產環境差,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的適用于國內管樁業的混凝土連續均勻下料裝置。
本設計的基本原理:本裝置是在混凝土攪拌機的下方,設置一個臨時的儲料倉,減速電動機提供動力源,通過聯軸器使得主動軸轉動,主動軸轉動帶動上面的齒輪轉動,主動軸上的齒輪和從動軸上的齒輪相互嚙合,將轉動傳遞給從動軸,主動軸和從動軸各自帶動料倉中的葉片轉動,在料倉中通過葉片的旋轉運動,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攪拌,使混凝土各組分充分混合均勻。同時對上方攪拌機中間歇落下的混凝土進行存儲,再通過料倉下方的出料口連續均勻的落入位于本裝置下方的鋼模中。本裝置還對上方攪拌機中噴射出的混凝土的速度具有緩沖作用,通過控制料倉中葉片旋轉的速度來控制出料的速度。
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管樁生產用混凝土連續均勻下料裝置,包括料倉,所述料倉底部出料口與鋼模入口連通;所述料倉頂部與混凝土攪拌機出料口連通;所述料倉上安裝有主動軸和從動軸,所述主動軸上設有第一傳動齒輪,所述從動軸上設有第二傳動齒輪,所述主動軸通過所述第一傳動齒輪和所述第二傳動齒輪的嚙合將動力傳遞給所述從動軸,所述主動軸和所述從動軸上均固定安裝有攪動葉片,主動軸和從動軸轉動時所述攪動葉片能夠將從混凝土攪拌機排出的混凝土進行二次攪拌。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動軸和所述從動軸上安裝有相同的葉片套筒Ⅰ和葉片套筒Ⅱ,所述攪動葉片固定安裝在所述葉片套筒Ⅰ和葉片套筒Ⅱ上,所述葉片套筒Ⅰ和葉片套筒Ⅱ相接觸的端面焊接在一起。
上述方案中,所述葉片套筒Ⅰ和所述葉片套筒Ⅱ上的葉片個數為四個,所述葉片套筒Ⅰ上的攪動葉片和所述葉片套筒Ⅱ上的攪動葉片之間的夾角為45°。
上述方案中,所述主動軸的輸入端通過彈性柱銷聯軸器和減速電機相連。
上述方案中,料倉通過八個螺栓連接與地面相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沈中玉,未經沈中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1401.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耐火磚自動上下料機
- 下一篇:一種竹木復合集裝箱地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