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七葉一枝花與桑葚的套種方法無效
申請號: | 201410361243.8 | 申請日: | 2014-07-25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4566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19 |
發明(設計)人: | 芮棟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國市瑞龍生態農林開發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G17/00 |
代理公司: | 無 | 代理人: | 無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市人民***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七葉一枝花 桑葚 套種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現代中草藥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七葉一枝花與桑葚的套種方法。?
背景技術
七葉一枝花,又名七葉蓮,為百合科植物,種拉丁名為ParispolyphyllaSmith,是一種喜陰植物,其藥用部分為干燥根莖,在我國已有2000多年的藥用歷史,在我國各版藥典中予以收載,是一味應用十分普遍、療效確鑿的常用中藥,在許多藥物的配方和中成藥生產中得到應用。
七葉一枝花為多年生草本,生物量小,野生條件下繁殖系數較低,對生境的要求較高,分布具有一定地域性,主要分布在恩施、張家界、宜昌、鄖陽、襄陽、黃岡、咸寧等地區,高50-100厘米。根狀莖粗壯,圓錐狀或圓柱狀,粗可達3厘米,具多數環狀結節,棕褐色,具多數須根。莖直立,圓柱形,不分枝,基部常帶紫色。葉7-10片,輪生于莖頂,長圓形、橢圓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7-15厘米,寬2.5-5厘米,先端急尖或淅尖,基部圓形,稀楔形,全緣,無毛;葉柄長2-5厘米通常帶紫色色。花單生于莖頂,在輪生葉片上端;花梗長5-16(30)厘米;外輪花被片(萼片)4-6,形大,似葉狀,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綠色,長3.5-8厘米,內輪花被片(花瓣)退化呈線狀,先端常漸尖,等長或長于萼片2倍;雄蕊8-12枚,花絲與花藥近等長,藥隔突出部分長0.5-1(2)毫米;子房圓錐狀,有5-6棱;花柱粗短,4-6枚,紫色,蒴果近球形,3-6瓣裂。種子多數。花期7-8月,果期9-10月。
七葉一枝花主要應用于跌打損傷、蛇咬傷、流行性肋腺炎、扁桃腺炎、咽喉腫育、中耳炎、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炎等方面,具有敗毒抗癌、消腫止痛、清熱定驚、鎮咳平喘等功效。年需求量在1000噸以上。近年來需求量不斷增加,而年產量逐步下量導致的過度采挖;七葉一枝花生長速度慢需要五年時間種植,野生資源繁殖慢,主要以七葉一枝花種子和根莖繁殖,種植規模和種植面積不大,造成七葉一枝花產量幾近枯竭。據有關部門在全國野生藥材資源普查后顯示,野生七葉一枝花產量呈逐年下降之勢。然而,七葉一枝花的市場需求逐年加大,2006年七葉一枝花商品國內市場成交量已超過700噸,較2005年銷量增長28%。2007年價格為90元~100元/kg,2009年升至170元~180元/kg,2011年已升至310元~340元/kg。
雖然各地對七葉一枝花進行了人工種植,但是產量一直上不去,效益低下,導致七葉一枝花的栽培規模發展緩慢,主要是因為:一是目前還沒有成熟的七葉一枝花生產技術,七葉一枝花喜陰、怕干旱、畏強光,在陽光直射或干旱條件下易發生倒苗或死苗,因此多生長在有高桿植物遮蔽的陰涼處;它耐陰、喜肥、耐寒,在肥水富足的地方生長良好,根莖大。目前大多數采用的種植技術無法達到七葉一枝花生長良好所需求的原生態環境,裸露種植陽光直射,溫度高,倒苗早,生育期縮短,根莖生長量小,無法達到高產,采用搭棚種植成本高,降低了經濟效益;二是農民分散種植,規模小,藥農對七葉一枝花生長發育過程對生長環境、溫度、光照、水分、土壤、肥料等諸多因素的要求規律和調控方法無法掌握,無法滿足高產高效栽培的技術要求,致使種植技術難以過關,產量低下,制約了七葉一枝花生產;三是目前七葉一枝花的人工種植大多采用根莖繁殖,種子成本高;四是七葉一枝花單品種種植,菌核病、立枯病、金龜子等病蟲害危害很大,導致病蟲害危害嚴重;五是七葉一枝花種植、水肥管理、加工等用工費用高,種植得不償失,導致直接經濟效益很低。
因此將七葉一枝花與桑葚進行套種,是解決目前七葉一枝花推廣和擴大種植的有效途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了一種七葉一枝花與桑葚的套種方法,該套種方法能夠有效提高七葉一枝花的產量,且最大化的利用了土地資源,實現了七葉一枝花的量產,解決了目前市場上七葉一枝花供應短缺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七葉一枝花和桑葚套種的方法,包括安排茬口、培育適齡壯苗、加強管理。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安排茬口的不同時間段的工作為3月下旬將七葉一枝花定植于中棚內,棚距55-65厘米,棚寬350-450厘米,棚內行距50-60厘米,穴距25-35厘米,每穴1-3株,每畝12000-15000株;4月下旬開始采摘;5月上旬在棚外空背上套種雙行桑葚,行距200-250厘米,株距10-15厘米,每畝2000-2500株;9月上旬收獲,10月中旬拉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國市瑞龍生態農林開發有限公司,未經寧國市瑞龍生態農林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124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脫毒紅芽芋試管微球莖的種植方法
- 下一篇:一種葛根的種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