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軸向單端吸入雙側排液葉輪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361188.2 | 申請日: | 2014-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65157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26 |
| 發明(設計)人: | 汪家瓊;孔繁余;夏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4D29/22 | 分類號: | F04D29/22;F04D29/6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軸向 吸入 雙側排液 葉輪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離心泵零部件,具體為一種軸向單端吸入雙側排液葉輪。
背景技術
離心泵在旋轉時,由于離心泵葉輪前后蓋板不對稱,葉輪將受到液體指向進口方向的軸向力。在葉輪背側設置背葉片是平衡軸向力的一種方法,背葉片強迫葉輪背側的液體旋轉能平衡一部分軸向力,同時減小機械密封承受的壓力。由于背葉片僅強迫液體旋轉而不輸送液體,將消耗一部分能量,使泵效率下降2%~3%。為了在平衡軸向力的同時,盡可能提高泵效率,提出了一種軸向單端吸入雙側排液葉輪。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背葉片強迫液體旋轉而不輸送液體造成泵效率下降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了一種軸向單端吸入雙側排液葉輪。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上述技術目的的。
一種軸向單端吸入雙側排液葉輪,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葉片、葉輪座、后葉片,葉輪座由盤形筋板和輪轂組成,所述前葉片、后葉片分別設置在葉輪座盤形筋板的兩側,前葉片和后葉片對稱布置,從葉輪進口端方向看,前葉片和后葉片旋向相同,在盤形筋板的根部圍繞輪轂開設若干沿軸線對稱分布的分流孔。
進一步地,所述前葉片和后葉片焊接在盤形筋板上。
進一步地,所述前葉片、后葉片與葉輪座一體鑄造成型。
進一步地,所述分流孔呈圓弧狀。
進一步地,所述分流孔的數量與前葉片、后葉片的數量相同。
本發明在葉輪座的前后兩側對稱設置前葉片、后葉片,在盤形筋板的根部圍繞輪轂開設若干沿軸線對稱分布的分流孔,將前葉片入口的部分流體引入后葉片,后葉片既能使液體旋轉,平衡軸向力,又能將通過旋轉獲得了能量的液體輸送出去,降低了泵的能耗。本發明結構簡單,應用于小流量高揚程離心泵,還能降低機械密封前液體的壓力,延長機械密封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軸向單端吸入雙側排液葉輪裝配到離心泵上的結構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軸向單端吸入雙側排液葉輪的軸向剖面圖。
圖3為本發明所述軸向單端吸入雙側排液葉輪的正面視圖。
圖中,
1-泵體,2-前葉片,3-葉輪座,4-后葉片,5-托架,6-泵蓋,7-機械密封,8-軸套,9-軸,10-泵進口,11-分流孔,12-前葉片進口,13-前葉片出口,14-泵出口,15-后葉片進口,16-后葉片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此。
如圖2、圖3所示,本發明所述的軸向單端吸入雙側排液葉輪,包括前葉片2、葉輪座3、后葉片4,葉輪座3由盤形筋板和輪轂組成,所述前葉片2、后葉片4分別設置在葉輪座3盤形筋板的兩側,前葉片2和后葉片4對稱布置,從葉輪進口端方向看,前葉片2和后葉片4旋向相同。所述前葉片2和后葉片4焊接在盤形筋板上或與葉輪座3一體鑄造成型。在盤形筋板的根部圍繞輪轂開設若干沿軸線對稱分布的分流孔11。如圖3所示,所述分流孔11呈圓弧狀,所述分流孔11的數量與前葉片2、后葉片4的數量相同,每一相鄰的前葉片2之間均有一個分流孔11。
本發明所述軸向單端吸入雙側排液葉輪裝配在離心泵上的結構如圖1所示,所述雙側排液葉輪位于泵體1和泵蓋6的內部,通過螺栓固定在軸9的端部。托架5將泵蓋6及軸9通過螺栓固定在泵體1上,機械密封7對軸9進行密封。
當所述離心泵工作時,軸在電機驅動下帶動所述雙側排液葉輪旋轉,液體從泵進口10進入,一部分液體從前葉片進口12流入前葉片2,液體經過前葉片2的旋轉運動加速加壓后,從前葉片出口13流出;從泵進口10流入的另一部分液體流經分流孔11,從后葉片進口15進入后葉片4,經后葉片4旋轉加速加壓后,從后葉片出口16流出,并與從前葉片出口13流出的液體匯合,一起從泵出口14流出。
由于軸向單端吸入雙側排液葉輪的雙側均有液體排出,且前葉片2和后葉片3對稱,葉輪座3兩側的液體壓力基本相等,軸向力得以基本平衡;后葉片3實現了排液,避免了背葉片強迫液體循環而不排液,降低了能耗;機械密封前的液體直接從泵進口10通過分流孔11引入,壓力低,降低了機械密封承受的壓力,從而能提高其使用壽命。
所述實施例為本發明的優選的實施方式,但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背離本發明的實質內容的情況下,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做出的任何顯而易見的改進、替換或變型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學,未經江蘇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118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稱重裝置的外殼
- 下一篇:液位檢測電路、控制器及熱水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