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磚混房屋門窗洞口加固結構及加固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60792.3 | 申請日: | 2014-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7936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03 |
| 發明(設計)人: | 董有;馬凱;謝建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筑福國際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3/02 | 分類號: | E04G23/02;E04B2/00 |
| 代理公司: | 無 | 代理人: | 無 |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房屋 門窗 洞口 加固 結構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加固改造措施,特別涉及一種磚混房屋門窗洞口加固結構及加固方法,屬于抗震加固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多層磚混結構房屋是我國既有建筑中的主要結構形式,約占民用建筑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然而,磚混結構的基本材料及連接方式決定了其具有脆性性質,因此,磚混結構普遍具有變形能力小,抗震性能差,抗拉、抗剪和抗彎強度比較低且自重較大等一些缺點,一旦發生較強的地震,其震害往往較為嚴重。因此,對不能滿足抗震要求的磚混結構進行抗震加固十分必要。特別是在門窗洞口處地震破壞較為嚴重,所以對門窗洞口處的加固尤為重要。
發明內容
為提高原有磚混房屋門窗洞口處的抗震性能,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磚混房屋門窗洞口加固結構及加固方法,即在門窗洞口處設置封閉的槽鋼鋼架,主要為了解決磚混結構抗震性能及抗拉、抗剪能力差以及在地震中門窗洞口處震害較為嚴重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磚混房屋門窗洞口加固結構,包括原有墻體,還包括對原有墻體上的門窗洞口起加固作用的封閉的支撐鋼架,所述支撐鋼架由四組平行槽鋼組成,并布置在門窗洞口周圍;每組所述平行槽鋼均由兩根槽鋼平行間隔設置而成,每根所述槽鋼均倒扣在四周門窗洞口上,即槽鋼的凹槽部面對原有墻體設置,槽鋼的底板朝向原有墻體外側設置;每組兩根平行槽鋼的底板之間通過綴板連接,綴板上設置有墊板,錨栓依次穿過墊板、綴板以及每組兩根平行槽鋼之間的空隙與原有墻體錨固連接;所述支撐鋼架中相鄰每組平行槽鋼之間相互焊接,且支撐鋼架角部焊接有角鋼綴條。
所述的磚混房屋門窗洞口加固結構,所述槽鋼為10號槽鋼。
所述的磚混房屋門窗洞口加固結構,所述綴板尺寸為:長×寬×厚=40mm×40mm×4mm。
所述的磚混房屋門窗洞口加固結構,所述錨栓直徑為10mm,錨固長度不小于90mm,錨固間距不大于500mm。
所述的磚混房屋門窗洞口加固結構,所述角鋼綴條為等邊角鋼綴條,規格為L25mm×3mm。
所述的磚混房屋門窗洞口加固結構,門窗洞口上部原有墻體的平拱處采用108膠水泥漿進行灌縫處理。
上述磚混房屋門窗洞口加固結構的加固方法,采用如下步驟:
步驟一:根據設計圖紙,先拆除原有墻體上的原有門窗,并剔除需加固門窗洞口處原有墻體上的抹灰;同時,在拆除原有門窗過程中,需對原有墻體進行剔鑿,以滿足安放支撐鋼架后,原有門窗仍可復位;
步驟二:在門窗洞口周圍安裝槽鋼,安裝時將每組相鄰兩根平行的槽鋼之間用綴板連接,綴板上設置墊板,并利用錨栓與原有墻體錨固連接;
步驟三:將對接的槽鋼之間相互焊接,在接角處,即支撐鋼架角部設置角鋼綴條;
步驟四:支撐鋼架定位完成后,對門窗洞口上部原有墻體的平拱處進行灌漿加固;
步驟五:上述步驟完成后,對支撐鋼架進行整體防銹、防腐處理;
步驟六:安裝步驟一中拆除的原有門窗,并進行外觀修繕處理。
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優勢在于采用閉合槽鋼支撐框架加固磚混房屋門窗洞口時,槽鋼支撐可以起到過梁作用,并且大大提高了墻體的承重和抗剪能力,有效的阻止了地震中墻體裂縫的延伸,減小了門窗洞口的震害程度,保證磚混房屋的安全性能。
本發明的加固結構及加固方法施工簡單,加固后對建筑外觀影響較小,并且大大提高了磚混結構門窗洞口處的強度,保證了房屋的安全性。可以預見,隨著人們對震害程度越來越重視,對房屋抗震性能要求逐漸提高的情況下,這種加固結構和加固方法在老舊磚混住宅門窗洞口加固中可以得到廣泛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門窗洞口加固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圖3為圖1的B-B剖視圖;
圖中,1:原有墻體;2:槽鋼;3:綴板;4:錨栓;5:墊板,6:角鋼綴條。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筑福國際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北京筑福國際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079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