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馴化大型溞的方法及水體生態修復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60301.5 | 申請日: | 2014-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2655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1-05 |
| 發明(設計)人: | 李建宏;呂健;溫洪標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天一圓生態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K67/033 | 分類號: | A01K67/033;C02F3/32 |
| 代理公司: | 廣州新諾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羅毅萍 |
| 地址: | 510310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馴化 大型 方法 水體 生態 修復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兩種馴化大型溞的方法,還涉及兩種水體生態修復方法,尤其是一種富營養水體生態修復方法。
背景技術
藍綠藻之所以爆發,是因為人類的各種生產活動,向河流,湖泊等水體排放氮,磷營養物質,在湖泊生態自凈能力遭到破壞的情況下,氮磷等營養物質不斷在水體中大量積累,導致單細胞藻類,特別是藍藻(主要是銅綠微囊藻)泛濫成災,嚴重污染水質的結果。藍藻細胞大多具有很發達的藻膠層,而且外面被一層厚厚的多糖類物質所包圍,這些藻膠和多糖類物質幾乎不能被任何高等動物的消化酶所分解。因此,藍藻生物的出現,幾乎成了食物鏈和生物鏈的盲端。國內外許多環保和生物方面的專家采用高等動物包括魚類治理藍藻污染,均未獲得理想的結果。
毋庸置疑,向水中加入化學除草劑和藻類絮凝劑可以很快殺死沉淀藻類?;瘜W處理是解決藻類污染最方便的解決辦法,但在生態學上,這是最壞的方法,因為化學藥品和它們的分解產物會通過生物鏈最終積累到人體內。重要的是,化學處理并不能消除營養過多這一基本問題,一旦化學藥品被分解,稀釋,藻類的大量繁殖就會再次發生,需要持續不斷的化學處理。
當溶解氧高時,磷酸鹽常常結晶形成不溶解的化合態;而當溶解氧偏低時,磷酸鹽就會發生大量的溶解。因此,充氣增氧的方法可以減少磷酸鹽的溶解度而大大抑制藻類繁殖。在生物綜合治理的過程中,水體增氧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單一增氧也不能解決水體原來的養分含量過多的問題,營養的長距離再循環導致藻華任然不可避免。
微生物制劑能夠改良水體和底質淤泥中的微生物,并進行有機質以及營養元素的良性分解和礦化,使一些營養元素以惰性形式暫時穩定下來,其結果類似于充氣增氧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微生物的存在本身就決定于培養環境,并要求有絕對優勢的種群,一般微生物治理只能保持15-30天的良好工作狀態,一旦條件改變(包括氣候,底質,各種水質狀態如:溶解氧,酸堿度,溫度),這些微生物制劑就得不斷添加,否則污染的爆發可能會更加嚴重。
藻類營養豐富,分解迅速,可制成良好的有機肥料。但打撈藻類所需網目太小,含水量又太高,從商業的觀點看,打撈的費用高于有機肥料的價值。
眾所周知,水上植物(如水葫蘆,水花生,水浮蓮,還包括水上蔬菜,水上花卉等)的確能吸收水體中的養分,但它們封鎖水面,遮蓋陽光,引起部分水下生物和泥底生物,特別是沉水植物的死亡,繼而引起泥底中營養鹽的大量溶解,它們的弊端遠遠大于它們帶來的好處。
眾所周知,現有野外湖泊及污染嚴重的水體富含農藥和有毒藍藻等有害物質,未經馴化的大型溞在野外污染嚴重富含有毒物質的水環境中難以生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兩種具有相同發明構思的馴化大型溞(Daphnia?magna?Straus)的方法及水體生態修復方法。其相同的發明構思是:先將大型溞投放到具有一定濃度的有毒物質的培養池培養一段時間,然后再投放到不具有有毒物質的培養池中休整一段時間;重復上述步驟至少一次,每次培養池的有毒物質濃度在前一次濃度值的逐步增加,直到培養池中投放的有毒物質的達到最大濃度值或高濃度值。所述水體生態修復方法則是采用以上方法馴化后的大型溞,投放到富含農藥及藻類的水體中以凈化水體。
其中,第一種馴化大型溞的方法及水體生態修復方法如下:
本發明的主要技術目的是馴化出一種大型溞專門用于修復污染嚴重、富含農藥及藍綠藻的水域,為了實現該技術目的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馴化大型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大型溞投放于培養池中,向培養池中添加有毒物質,所述培養池中有毒物質的含量約為其最大濃度值的30%,培養12小時;將大型溞取出,置于未添加所述有毒物質的培養池中,培養1天;
2).將步驟1)培養獲得的大型溞投放至添加有所述有毒物質的培養池中,所述培養池中有毒物質含量約為其最大濃度值的40%,培養12小時;將大型溞取出,置于未添加所述有毒物質的培養池中,培養2天;
3).以此類推,將前一步驟培養獲得的大型溞,投放于添加有所述有毒物質的培養池中,所述培養池中有毒物質的含量為前一步驟濃度值的基礎上增加10%,培養12小時;然后,將大型溞取出,置于未添加所述有毒物質的培養池中,培養的天數為前一步驟的基礎上增加1天;
4).當添加有所述有毒物質的培養池中的濃度達到最大濃度值的100%后,將培養所獲得的大型溞在添加有所述有毒物質濃度為最大濃度值的的培養池中培養12小時,然后置于未添加所述有毒物質的培養池中培養7天,如此反復培養3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天一圓生態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天一圓生態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6030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可彎曲的電蚊拍
- 下一篇:一種用于江河流域生態環境的魚礁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