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再生制動液壓閥及其制動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59102.2 | 申請日: | 2014-07-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270372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04 |
| 發明(設計)人: | 閆偉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馬汽車有限公司;海馬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T11/34 | 分類號: | B60T11/34;B60T1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吳大建;劉華聯 |
| 地址: | 450016 河南省鄭***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再生制動 液壓 及其 制動 方法 | ||
1.一種再生制動液壓閥,包括:
閥體(1),閥體(1)內設有閥腔(1.3),閥體(1)上設有進口(1.1)和出口(1.2),所述進口(1.1)和出口(1.2)分別與閥腔(1.3)連通;
主閥芯(2),設在閥腔(1.3)內,制動時主閥芯(2)在閥腔(1.3)內移動從而連通或關閉進口(1.1)和/或出口(1.2);
調節組件(3),設在閥腔(1.3)遠離進口的一端,限制主閥芯(2)在閥腔(1.3)內的運動行程,并與主閥芯(2)活動連接以輔助連通進口(1.1)與出口(1.2);和
第一彈性件(4),其一端抵在主閥芯(2)上,另一端抵在調節組件(3)上,在制動完成后使主閥芯(2)復位;
所述調節組件(3)包括壓力調節螺母(3.1)和行程調節螺桿(3.2),壓力調節螺母(3.1)設在閥腔(1.3)遠離進口(1.1)的一端,行程調節螺桿(3.2)穿過壓力調節螺母(3.1)與主閥芯(2)活動連接;所述第一彈性件(4)套接在行程調節螺桿(3.2)上,且其一端抵在壓力調節螺母(3.1)上,另一端抵在主閥芯(2)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制動液壓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閥芯(2)包括設在中部的中心腔(2.1)和設在靠近進口(1.1)端的進口腔(2.2),所述中心腔(2.1)與進口腔(2.2)之間設有用于連通的第一通道(2.3),所述進口腔(2.2)內設有與所述第一通道(2.3)配合以開啟和關閉所述第一通道(2.3)的中心閥芯(2.4)。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制動液壓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進口腔(2.2)內設有第二彈性件(2.5),所述第二彈性件(2.5)的一端抵在中心閥芯(2.4)上,另一端抵在進口腔(2.2)內壁。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再生制動液壓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閥芯(2)靠近進口(1.1)的一端與閥體(1)之間留有壓力腔(1.4),壓力腔(1.4)與中心腔(2.1)通過與閥體(1)的軸線方向垂直的進口通道(2.6)連通。
5.根據權利要求2~4中任一項所述的再生制動液壓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閥芯(2.4)與行程調節螺桿(3.2)同軸線,所述中心閥芯(2.4)的閥桿長度大于所述第一通道(2.3)的長度,制動時中心閥芯(2.4)隨主閥芯(2)一起向壓力調節螺母(3.1)運動,至中心閥芯(2.4)的閥桿抵在行程調節螺桿(3.2)時,主閥芯(2)繼續朝向壓力調節螺母(3.1)運動,行程調節螺桿(3.2)頂開中心閥芯(2.4),進口腔(2.2)與中心腔(2.1)連通。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再生制動液壓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閥芯(2)形成壓力腔(1.4)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用于對閥體(1)的內壁與主閥芯(2)的第一臺肩(2.7)密封的第一密封件(5),所述主閥芯(2)形成中心腔(2.1)的一側固定連接有用于對閥體(1)與主閥芯(2)的第二臺肩(2.8)密封的第二密封件(2.8)。
7.一種再生制動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權利要求5所述的再生制動液壓閥,并包括以下步驟:
1)將該制動液壓閥串聯在制動主缸的管路上;
2)制動時,進口(1.1)端壓力大,液壓油進入壓力腔(1.4),推動主閥芯(2)向壓力調節螺母(3.1)運動,此時中心閥芯(2.4)關閉第一通道(2.3),中心腔(2.1)與進口腔(2.2)不連通;
主閥芯(2)運動到一定位置時,行程調節螺桿(3.2)頂開中心閥芯(2.4),中心腔(2.1)與進口腔(2.2)連通,出口(1.2)有輸出,進口(1.1)端與出口(1.2)端的壓力差逐步減少并最終達到平衡,主閥芯(2)繼續向壓力調節螺母(3.1)運動并最終抵在壓力調節螺母(3.1)上;
3)停止制動,進口(1.1)端的壓力降低,在第一彈性件(4)的彈力作用下,主閥芯(2)向進口(1.1)運動復位。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再生制動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不同的輸出壓力需求,調整該制動液壓閥的壓力調節螺母(3.1)以輸出不同的壓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馬汽車有限公司;海馬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未經海馬汽車有限公司;海馬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59102.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