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車冷卻液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358331.2 | 申請日: | 2014-07-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872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08 |
| 發明(設計)人: | 梁勝光 | 申請(專利權)人: | 梁勝光 |
| 主分類號: | C09K5/20 | 分類號: | C09K5/20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倫榮彪 |
| 地址: | 529000 廣東省江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冷卻液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冷卻液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汽車專用的冷卻液。
背景技術
汽車冷卻液的發展,受社會工程技術及交叉領域技術發展影響很大,隨著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功率大、速度快、重量輕、耗油少,提高汽車的功耗比汽車工業發展的一大趨勢。汽車外形流線形,散熱器體積縮小,電腦自動控制發動機運行體溫,汽車冷卻液用量會越來越少,散熱效果取決于汽車冷卻液的性能,冷卻液不但承擔著調節發動機體溫的功能,還要不侵蝕鋁、銅、焊錫、橡膠、粘結劑、鐵等發動機材料,不能產生氣蝕、水垢,順利在冷卻系統中循環。目前,市場上的冷卻液,一般采用磷酸鹽、硼酸鹽作為抑制鋁腐蝕劑,有機羧酸型腐蝕劑也已開始應用,代替了銨鹽、亞硝酸鹽等防腐劑。現有的冷卻液需解決了上述問題,但普遍價格較高,經常產生粉狀或蠟狀等的物質,這些物質一旦穩定合適,就會造成循環不暢,甚至堵塞,此時影響氣體流動,形成氣阻,造成電氣系統故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汽車冷卻液,該汽車冷卻液的穩定性好,能對微生物菌群進行抑制和滅殺,防止絮狀物、漂浮物和沉淀物等的產生,保證冷卻液的有效循環,減輕和防止冷卻液循環系統故障;防腐蝕效果好,能減小和延緩對冷卻液循環系統的腐蝕,減小冷卻液循環系統故障和延長其使用壽命。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冷卻液,由以下份數的原料配方組分組成:10-18份二乙二醇、11-14份草酸、13-15份1,2-丙二醇、12-15份乙二醇乙醚醋酸酯、8-12份磷酰基乙酸三乙酯、8-12份草銨膦、5-8份雙甘膦、6-8份苯丙三氮唑、6-7份1-羥基苯并三氮唑、6-9份苯駢三氮唑、2-3份二甲硅油、1-3份羥基硅油、3-4份聚二甲基硅氧烷、3-5份丁醇、1-3份氫氧化鈉、2-3份過氧化鈉、2-4份氯酸鉀、1-3份碳酸銀、2-5份磷酸銀、150-160份純凈水。
進一步的,各原料配方組分為:10份二乙二醇、11份草酸、13份1,2-丙二醇、12份乙二醇乙醚醋酸酯、8份磷酰基乙酸三乙酯、8份草銨膦、5份雙甘膦、6份苯丙三氮唑、6份1-羥基苯并三氮唑、6份苯駢三氮唑、2份二甲硅油、1份羥基硅油、3份聚二甲基硅氧烷、3份丁醇、1份氫氧化鈉、2份過氧化鈉、2份氯酸鉀、1份碳酸銀、2份磷酸銀、150份純凈水。
或者是,各原料配方組分為:18份二乙二醇、14份草酸、15份1,2-丙二醇、15份乙二醇乙醚醋酸酯、12份磷酰基乙酸三乙酯、12份草銨膦、8份雙甘膦、8份苯丙三氮唑、7份1-羥基苯并三氮唑、9份苯駢三氮唑、3份二甲硅油、3份羥基硅油、4份聚二甲基硅氧烷、5份丁醇、3份氫氧化鈉、3份過氧化鈉、4份氯酸鉀、3份碳酸銀、5份磷酸銀、160份純凈水。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汽車冷卻液的穩定性好,能對微生物菌群進行抑制和滅殺,防止絮狀物、漂浮物和沉淀物等的產生,保證冷卻液的有效循環,減輕和防止冷卻液循環系統故障;防腐蝕效果好,能減小和延緩對冷卻液循環系統的腐蝕,減小冷卻液循環系統故障和延長其使用壽命。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實施例1所描述的一種汽車冷卻液,由以下份數的原料配方組分組成:?10份二乙二醇、11份草酸、13份1,2-丙二醇、12份乙二醇乙醚醋酸酯、8份磷酰基乙酸三乙酯、8份草銨膦、5份雙甘膦、6份苯丙三氮唑、6份1-羥基苯并三氮唑、6份苯駢三氮唑、2份二甲硅油、1份羥基硅油、3份聚二甲基硅氧烷、3份丁醇、1份氫氧化鈉、2份過氧化鈉、2份氯酸鉀、1份碳酸銀、2份磷酸銀、150份純凈水。
實施例2
本實施例2所描述的一種汽車冷卻液,由以下份數的原料配方組分組成:?18份二乙二醇、14份草酸、15份1,2-丙二醇、15份乙二醇乙醚醋酸酯、12份磷酰基乙酸三乙酯、12份草銨膦、8份雙甘膦、8份苯丙三氮唑、7份1-羥基苯并三氮唑、9份苯駢三氮唑、3份二甲硅油、3份羥基硅油、4份聚二甲基硅氧烷、5份丁醇、3份氫氧化鈉、3份過氧化鈉、4份氯酸鉀、3份碳酸銀、5份磷酸銀、160份純凈水。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的原理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梁勝光,未經梁勝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5833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