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輛底架端部碰撞變形吸能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56083.8 | 申請日: | 2014-07-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49806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1-04 |
| 發明(設計)人: | 杜彥品;肖守訥;王衛;李華麗;陳???/a>;杜立俠;夏正寶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1F1/08 | 分類號: | B61F1/08 |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澤專利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32245 | 代理人: | 蔡晶晶 |
| 地址: | 210031 江蘇省南京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底架 碰撞 變形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軌道車輛底架端部結構,尤其是軌道車輛底架端部碰撞變形吸能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鐵路客車底架端部大多采用牽枕緩結構,主要為了更好的傳遞車體的縱向載荷,滿足車體強度要求,牽引梁采用低合金高強度鋼壓制件,在側梁和牽引梁間布有橫梁。該結構底架牽枕緩的強度及剛度都很大,保證了車體在正常運行工況下車體承載結構的安全。?
隨著列車的高速發展,車體的碰撞吸能引起了強烈地關注,車體被動安全要求越來越高,而現有結構不具有吸能變形的功能,也不具備加裝吸能裝置的要求。?
經檢所發現,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201158387?Y,公開了“一種菱形鋼結構車輛底架”,其通過菱形支撐機構作為端梁和枕梁之間的支撐,使載荷力能夠分散的傳遞給底架端部整體結構,對施加載荷力進行合理分配,從而提高了底架結構剛度??梢姡摰准艿慕Y構剛度較高,不具備吸能變形的功能,不能滿足碰撞設計的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點,提供一種車輛底架端部碰撞變形吸能結構,使車輛端部實現了車體的碰撞變形。?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的車輛底架端部碰撞變形吸能結構,包括側梁、端梁、牽引梁、枕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牽引梁與側梁之間固定有斜向設置的斜支撐梁,所述斜支撐梁上固定有安裝座,所述安裝座上安裝有縱向設置的防爬吸能裝置,所述端梁開設有與防爬吸能裝置對應的孔,所述防爬吸能裝置的前端穿過所述端梁的孔。?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還具有如下進一步的特征:?
1、所述防爬吸能裝置的前端具有防爬齒。
2、所述端梁與枕梁之間的側梁上沿縱向間隔的開設有若干矩形孔或腰形孔。?
3、所述端梁與斜支撐梁之間安裝有腳蹬組件。?
4-牽引梁1前端部分和牽引梁上蓋板的板厚為3mm;所述腳蹬組件的圍板厚度為3mm。?
5、所述牽引梁上安裝有車鉤安裝座,所述斜支撐梁的第一端位于牽引梁的車鉤安裝座附近,與牽引梁焊接固定;斜支撐梁的第二端位于車鉤安裝座后方,與側梁焊接固定;所述斜支撐梁與側梁的夾角為30-60°。?
6、所述斜支撐梁后方設置有兩端分別與牽引梁、側梁焊接的小斜梁。?
7、所述小斜梁后方設置有兩端分別與牽引梁、側梁焊接的橫梁。?
本發明在底架內部設置斜支撐梁,實現防爬吸能裝置的安裝及沖擊力的傳遞。防爬吸能裝置受到的沖擊力一方面被防爬吸能裝置吸收,一方面能夠通過斜向支撐梁向側梁傳遞,另一方面被牽引梁前端吸收;由于牽引梁和側梁的前端進行剛度弱化處理,使車輛端部能夠吸收更多的沖擊力,實現了車體的碰撞變形;由于防爬吸能裝置安裝在底架內部,具有更大的受力塌陷空間,因此具有更好的防撞吸能性能。從而大大減小了在碰撞時后部車體所受沖擊力,更大程度保護了乘客的安全。?
發明的底架端部碰撞變形吸能結構滿足車輛按EN15227標準以18km/h的速度撞擊剛性墻的要求,可供有碰撞要求的牽枕緩結構的軌道車輛參考或借鑒。?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示意如下:?
1-牽引梁,2-側梁,3-腳蹬組件,4-斜支撐梁,5-安裝座,6-防爬吸能裝置,7-防爬齒,8-端梁,9-枕梁,10-小斜梁,11-橫梁,12-車鉤安裝座。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未經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5608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