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座椅鎖定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53948.5 | 申請日: | 2014-07-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340090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03 |
| 發明(設計)人: | 瀨戶直也;花木直樹;橫森和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井金屬愛科特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B60N2/08 | 分類號: | B60N2/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290 | 代理人: | 曹正建,陳桂香 |
| 地址: | 日本神***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座椅 鎖定 裝置 | ||
1.一種適用于座椅的座椅鎖定裝置,其中,所述座椅包括坐側緩沖墊和靠背側緩沖墊,所述坐側緩沖墊和所述靠背側緩沖墊中的一者被構成為相對于車輛主體能夠移動的可移動緩沖墊,且其中,在所述可移動緩沖墊被固持于所述車輛主體的情況下所述座椅被置于乘坐狀態,并且在所述可移動緩沖墊遠離所述車輛主體移動的情況下所述座椅被置于收起狀態,所述座椅鎖定裝置包括:
殼體組件,所述殼體組件設置在所述可移動緩沖墊的端部和所述車輛主體中的一者上,且所述殼體組件包括撞栓入口槽,其中,當所述座椅被置于所述乘坐狀態時,設置在所述可移動緩沖墊的所述端部和所述車輛主體中的另一者上的撞栓進入所述撞栓入口槽;和
鉤桿,所述鉤桿經由鉤軸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殼體組件中,且所述鉤桿被構成為能夠在開口位置與約束位置之間移動,在所述開口位置處所述鉤桿打開所述撞栓入口槽中的開口,在所述約束位置處所述鉤桿關閉所述撞栓入口槽中的所述開口,
其中,所述座椅鎖定裝置被構造用來借助所述殼體組件和位于所述約束位置的所述鉤桿來固持在所述座椅置于所述乘坐狀態的情況下已經進入所述撞栓入口槽的所述撞栓,從而將所述可移動緩沖墊固持于所述車輛主體以維持所述乘坐狀態,且
其中,所述撞栓入口槽被形成為在所述撞栓被所述殼體組件和位于所述約束位置的所述鉤桿固持的情況下,所述殼體組件僅有如下部分進入與所述撞栓鄰接的狀態:所述部分在所述鉤軸的軸線方向上比所述鉤桿更加靠近所述可移動緩沖墊的中心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鎖定裝置,
其中,所述殼體組件包括:
第一撞栓入口槽,所述第一撞栓入口槽在所述鉤軸的所述軸線方向上位于所述鉤桿的一側;和
第二撞栓入口槽,所述第二撞栓入口槽在所述鉤軸的所述軸線方向上位于所述鉤桿的另一側,
其中,所述第一撞栓入口槽被形成為這樣:在所述撞栓進入所述第一撞栓入口槽的情況下所述撞栓進入與所述殼體組件鄰接的狀態,以進入與位于所述約束位置的所述鉤桿鄰接的狀態,
其中,所述第二撞栓入口槽被形成為這樣:從構成所述殼體組件的撞栓入口端口的撞栓入口表面到所述第二撞栓入口槽的最深表面部的距離長于從所述撞栓入口表面到所述第一撞栓入口槽的最深表面部的距離,
其中,所述第二撞栓入口槽被形成為具有這樣的寬度:該寬度允許所述撞栓向所述第一撞栓入口槽的最深表面部移動并且到達所述第一撞栓入口槽的該最深表面部,且
其中,所述第一撞栓入口槽比所述鉤桿更加靠近所述可移動緩沖墊的所述中心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鎖定裝置,
其中,所述殼體組件包括由樹脂制成的主體,且
其中,所述第一撞栓入口槽形成在所述主體中。
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座椅鎖定裝置,還包括:
打開桿,所述打開桿在所述鉤軸的所述軸線方向上設置于所述第一撞栓入口槽與所述第二撞栓入口槽之間,且所述打開桿被構成用來使位于所述約束位置的所述鉤桿移動至所述開口位置,
其中,所述鉤桿在所述鉤軸的所述軸線方向上位于所述打開桿與所述第二撞栓入口槽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井金屬愛科特株式會社,未經三井金屬愛科特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53948.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