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外方內圓管用高精度矯直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349815.0 | 申請日: | 2014-07-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268772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27 |
| 發明(設計)人: | 陳欣;王超要;權曉明;葛臺代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冠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D3/05 | 分類號: | B21D3/0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8311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外方內圓 管用 高精度 矯直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金屬管材制造設備,特別是一種外方內圓管用的管材矯直機。
背景技術
傳統的方形管棒材矯直機一般采用水平輥系或垂直輥系或組合輥系矯直機,矯直輥為圓柱形。由于方形管棒材彎曲的隨機性,當采用圓柱形輥的水平輥系或垂直輥系矯直機矯直時,一個道次只能矯直方形管棒材的兩個面,之后必須翻轉90度,再通過一個道次來矯直方形管棒材另外兩個面,即至少需要兩個道次才能完成對一根方形管棒材的矯直。如果方形管棒材存在扭曲現象,則需要通過很多道次才能糾正,所以矯直效率很低,矯直后的精度也不理想;當采用圓柱輥型的組合輥系矯直時,與水平輥系或垂直輥系矯直機相比,可以提高矯直精度,減少矯直道次,但是組合輥系矯直機為了對準孔型,通常兩個輥系中至少有一個能沿著矯直中心線左右移動,而另一個能上下移動,因此導致設備比較龐大,結構復雜,造價較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可實現一個道次對管件橫向和縱向變形彎曲的矯直,同時又能消除管件扭轉變形彎曲的外方內圓管用高精度矯直機。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外方內圓管用高精度矯直機,包括設置于機架上的上橫梁和下橫梁,在上、下橫梁之間設有呈水平布置的上矯直輥組和下矯直輥組,其中:所述下矯直輥組設有使各矯直輥轉動的動力驅動機構,所述上矯直輥組設有同步調節矯直輥高度的電動絲桿壓下機構,上述各矯直輥采用V型輥型,所述上、下矯直輥之間呈錯位布置。
本發明由于采用了各矯直輥V型的輥型結構以及上下矯直輥之間呈錯位的布局,在保證外方內圓管材四個面、四條棱角線一次得到矯直的同時,也確保了矯直后外方內圓管材沿長度、壁厚、內孔尺寸均在規定的公差范圍內,確保了產品的質量,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2為本發明的左視圖;
圖3為本發明圖1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外方內圓管用高精度矯直機,包括設置于機架上的上橫梁1和下橫梁2,在上、下橫梁1、2之間設有呈水平布置的上矯直輥組3和下矯直輥組4,其中:所述下矯直輥組4設有使各矯直輥轉動的動力驅動機構5,所述上矯直輥組3設有同步調節矯直輥高度的電動絲桿壓下機構6,上述各矯直輥采用V型輥型,所述上、下矯直輥之間呈錯位布置。
上述上矯直輥組3的輥數為7個,上述下矯直輥組4的輥數為6個。在上橫梁1與上矯直輥組3之間設有可消除電動絲桿壓下機構6中絲桿間隙的調節機構7。上述調節機構7包括,一對安裝于上橫梁1內的矩形彈簧71,所述矩形彈簧71分別通過一拉桿72與上矯直輥的連接板73相連接。上述調節機構的設置,可通過一對矩形彈簧的彈力使絲桿壓下機構6中的絲桿間隙始終保持為一定值,從而進一步保證了方管矯直的精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冠邦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冠邦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4981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