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DNS負載均衡調節方法和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48004.9 | 申請日: | 2014-07-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79668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28 |
| 發明(設計)人: | 楊麗麗;劉謙;王彤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遠初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8 | 分類號: | H04L29/08;H04L29/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技***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dns 負載 均衡 調節 方法 系統 | ||
一種DNS負載均衡調節方法,包括:步驟S1000,負載均衡子系統接收請求,在服務器群集子系統中確定響應服務器;步驟S2000,所述服務器群集子系統的響應服務器對請求進行解析;步驟S3000,所述服務器群集子系統的響應服務器發送解析結果。本發明可以提升DNS系統負責均衡調度的能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DNS負載均衡調節方法和系統。
背景技術
在IP(Internet Protocol,互聯網協議)網絡中,域名系統(Domain Name System,DNS)是因特網最關鍵的基礎服務之一,為眾多網絡應用提供根本性支撐,其主要功能是將易于人們記憶的域名(Domain Name)與網絡可識別的IP地址作轉換。域名和IP地址之間的轉換稱為域名解析,執行域名解析的網絡主機可以稱為DNS服務器。通過域名系統DNS服務器的查詢服務,可以找到所需站點或資源的入口,進而對站點或資源進行訪問。
DNS可以將用戶輸入的方便用戶記憶的域名轉換成為要訪問的服務器的IP地址,由于用戶的數量不同DNS系統需要的性能不同,在對性能要求特別高的DNS系統中,需要使用到針對DNS設備負載均衡技術,即將多臺DNS服務器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組成一個DNS集群以此來提升DNS系統的性能。
目前主流的DNS集權手段主要有下面2種。
ANYCAST集群:ANYCAST采用網絡層的手段進行集群,通過在DNS服務器上安裝路由軟件,多臺DNS服務器發布同一條路由給路由器,以此在路由器上形成多條等價路由,讓路由器均分流量,達到負載均衡的目的。ANYCAST的負載均衡策略算法通常只有2種。一個是按包輪訓,按包輪訓是指根據包的先后順序進行負載均衡。二個是按流輪訓,按流輪訓是指按照流的先后順序進行負載均衡,其特點是同一個數據流會分配給同一臺DNS服務器進行服務。
LVS集群:LVS集群采用傳輸層的手段進行負載均衡,其主要負載均衡策略算法有:輪訓調度,是一種標準的均勻調度;加權輪叫調度:加權輪叫調度算法就是根據、集群服務器的不同的處理能力來調度訪問請求的、可以對每一它群集服務器設置不同的調度權值;從而讓那些性能好的集群服務器處理更多的、用戶訪問、那些性能較差的集群服務器調度權值可以設置低一些,這樣可以從份的利用好服務器的資源、同時調度器還可以監聽集群服務器的負載情況、并動態地調整器權值。
最小鏈接調度:是指如果哪臺集群中的DNS服務器鏈接數最少、那么調度算法就會自動的連接那臺集群DNS服務器。
其還有另外4個算法分別是基于局部性的最少連接、帶復制的基于局部性最少連接、目標地址散列和源地址散列。
這兩種方案都沒有深入應用層的內容進行負載均衡。沒有切合DNS的應用本身進行更有針對性的負載均衡算法。比如以下2種場景他們無法滿足。
場景一,在緩存DNS集群中會有很多臺緩存DNS服務器,緩存服務器的工作模式是如果緩存里存在的域名就不需要遞歸,如果緩存里面不存在的域名則需要遞歸,哪么我們可能需要將同一個域名的請求分配給同一個DNS服務器,以此來減少整個集群的遞歸次數,提升DNS服務器的緩存利用率提升解析速度。通常的DNS負載均衡策略,無法將同一域名的請求給集群中的指定一臺服務器。
場景二,在遇到DNS遞歸攻擊的時候,可能需要有效隔離攻擊,這就需要對攻擊的域名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負載均衡策略,以上描述的2種方案也不具備這樣的算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DNS負載均衡調節方法和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創造提供一種DNS負載均衡調節方法,包括:
步驟S1000,負載均衡子系統接收請求,在服務器群集子系統中確定響應服務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遠初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清遠初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48004.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