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Cu-EDTA絡合廢水的處理方法及電絮凝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47280.3 | 申請日: | 2014-07-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719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01 |
| 發明(設計)人: | 譚竹;楊朝暉;徐海音;宋佩佩;汪理科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9/06 | 分類號: | C02F9/06;C02F1/463 |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專利事務所 43008 | 代理人: | 趙洪 |
| 地址: | 410082 湖南省長沙***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cu edta 絡合 廢水 處理 方法 絮凝 裝置 | ||
1.一種Cu-EDTA絡合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電絮凝裝置對Cu-EDTA絡合廢水進行處理,所述處理步驟為:將所述Cu-EDTA絡合廢水調節pH為酸性,然后以所述電絮凝裝置的鋁電極為陽極,所述電絮凝裝置的鐵電極為陰極在Cu-EDTA絡合廢水中進行電絮凝反應30~50min;然后改變電流方向,以鐵電極為陽極,鋁電極為陰極進行電絮凝反應30~50min,完成對Cu-EDTA絡合廢水的處理。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Cu-EDTA絡合廢水用鹽酸調節pH為3.00~3.0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絮凝裝置所采用的電解液為濃度為0.5~1g/L的氯化鈉溶液。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絮凝反應過程中采用直流電源供電,恒定電流密度為6.66~11.1mA/cm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電絮凝反應過程中通入空氣,曝氣速率為0.35~1L/min。
6.一種用于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處理方法的電絮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絮凝裝置包括電源(1)、繼電器(2)、電極(3)、反應槽(4),所述電極(3)包括鋁電極(31)和鐵電極(32),所述鋁電極(31)和所述鐵電極(32)的一端通過繼電器(2)與電源(1)串聯,所述鋁電極(31)與所述鐵電極(32)的另一端設置于所述反應槽(4)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絮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鋁電極(31)包括第一鋁電極(311)和第二鋁電極(312),所述鐵電極(32)包括第一鐵電極(321)和第二鐵電極(322);所述第二鋁電極(312)設置于所述第一鐵電極(321)和第二鐵電極(322)之間,與所述第一鋁電極(311)并聯在所述繼電器的一端;所述第一鐵電極(321)設置于第一鋁電極(311)和第二鋁電極(312)之間與所述第二鐵電極(322)并聯于所述繼電器的另一端。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絮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鋁電極(311)與所述第一鐵電極(321)之間的間距、所述第一鐵電極(321)與所述第二鋁電極(312)之間的間距、所述第二鋁電極(312)與所述第二鐵電極(322)之間的間距均為10~16mm。
9.根據權利要求6至8任一項所述的電絮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絮凝裝置還包括混勻槽(5)、蠕動泵(6),所述混勻槽(5)并列設置于所述反應槽(4)側面,通過所述蠕動泵(6)實現所述反應槽(4)和所述混勻槽(5)之間Cu-EDTA絡合廢水的交換。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電絮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勻槽(5)底部設有磁力攪拌器(7);所述電絮凝裝置還包括用于向反應槽(4)中通入空氣的空氣泵(8),所述反應槽(4)與所述空氣泵(8)之間設有用于檢測空氣流量的流量計(9)。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大學,未經湖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47280.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