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離散螢火蟲算法的片上網絡映射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410346056.2 | 申請日: | 2014-07-18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79439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2-22 |
發明(設計)人: | 杜高明;劉鑫;張多利;宋宇鯤;歐陽昊;尹勇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工業大學 |
主分類號: | H04L12/24 | 分類號: | H04L12/24;G06F17/50;G06F15/173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09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離散 螢火蟲 算法 網絡 映射 方法 | ||
1.一種基于離散螢火蟲算法的片上網絡映射方法,所述片上網絡是由資源節點和通訊節點組成,其特征是按如下步驟進行:
步驟1、參數定義:
定義所述片上網絡的拓撲結構為R,且R={L,M,N},L表示片上網絡的行數,M表示片上網絡的列數,N表示片上網絡的層數,L>0,M>0,N>0;以所述拓撲結構R的任一頂點為原點o,以所述拓撲結構R的行方向為x軸,列方向為y軸,層方向為z軸,建立笛卡爾直角坐標系o-xyz;
令IP核c表征為所述片上網絡的資源節點,則IP核集合為C={c0,c1,…,ca,…,cA-1},A表示IP核總數,A≤L×M×N,ca表示所述片上網絡中的第a個IP核,0≤a≤A-1;
定義螢火蟲個體集合為X={X1(t1),X2(t2),…,Xk(tk),…,XK(tK)},K表示螢火蟲個體總數,1≤k≤K,t表示螢火蟲個體的更新次數,t≥0,tk表示第k只螢火蟲個體的更新次數,Xk(tk)表示第tk次更新后的第k只螢火蟲個體;
定義Pk(tk)為所述第tk次更新后的第k只螢火蟲個體Xk(tk)的映射方案,Pk(tk)={map(r0),map(r1),...,map(ri),...,map(rT-1)},r表示所述片上網絡中的通訊節點,T為所述片上網絡中的通訊節點總數,T=L×M×N,ri表示所述片上網絡中的第i個通訊節點,0≤i≤T-1;假設按照所述第k只螢火蟲個體Xk(tk)的映射方案Pk(tk)對所述IP核集合C進行映射后,若所述第i個通訊節點ri上未映射有IP核,則定義map(ri)=-1;若所述第i個通訊節點ri上映射有IP核,則定義map(ri)=a,表示映射在第i個通訊節點ri上的IP核為第a個IP核ca;
定義所述第k只螢火蟲個體Xk(tk)的熒光亮度為Ik(tk);
定義所述第k只螢火蟲個體Xk(tk)的映射方案的總通訊量為所述第k只螢火蟲個體Xk(tk)的熒光亮度Ik(tk);定義Qk(tk)={R,Pk(tk)}表示所述片上網絡的拓撲結構R和所述第k只螢火蟲個體Xk(tk)的映射方案Pk(tk)的拼接;則將所述第k只螢火蟲個體Xk(tk)表征為Xk(tk)={Qk(tk),Ik(tk)};
定義wk為第k只螢火蟲Xk(tk)與其他任意一只螢火蟲個體之間計算歸一化距離的次數,wk>0;定義為第wk次計算的第k只螢火蟲Xk(tk)和其他任一只螢火蟲個體Xs(ts)之間的歸一化距離,1≤s≤K,且s≠k;
定義光強吸收因子為γ,γ∈[0,1]、迭代次數為G、最大迭代次數為GMax、最大隨機步長為α、最大吸引度為β0;
步驟2、初始化螢火蟲個體集合及參數:
步驟2.1、隨機產生映射方案Pk(tk),獲得所述片上網絡中映射有IP核的通訊節點的坐標;
步驟2.2、利用式(1)獲得熒光亮度Ik(tk):
式(1)中,vi,j表示映射有IP核的第i個通訊節點ri與映射有IP核的第j個通訊節點rj之間的通訊量;hi,j表示映射有IP核的第i個通訊節點ri與映射有IP核的第j個通訊節點rj之間的跳數,令映射有IP核的第i個通訊節點ri的坐標為(ix,iy,iz),映射有IP核的第j個通訊節點rj的坐標為(jx,jy,jz),則hi,j=|ix-jx|+|iy-jy|+|iz-jz|;
步驟2.3、按照步驟2.1和步驟2.2,初始化螢火蟲個體集合中的每一個螢火蟲個體;
步驟2.4、初始化迭代次數G=0,輸入光強吸收因子γ,γ∈[0,1]、最大迭代次數GMax=gmax、最大隨機步長α=step,最大吸引度β0=1,更新次數tk=0,計算歸一化距離的次數wk=1;
步驟3、令迭代終止條件為G≥GMax,若滿足所述迭代終止條件,則執行步驟9,否則執行步驟4;
步驟4、獲取第G次迭代時的最優螢火蟲Xmin(G)及全局最優螢火蟲Xgmin(G):
遍歷所述螢火蟲個體集合并比較任意兩只螢火蟲個體的熒光亮度,尋找熒光亮度最小的螢火蟲個體記為第G次迭代時的最優螢火蟲Xmin(G);當G=0時,全局最優螢火蟲Xgmin(G)=Xmin(G),當G≠0時,若Xgmin(G)>Xmin(G),則更新全局最優螢火蟲Xgmin(G)=Xmin(G),否則全局最優螢火蟲Xgmin(G)保持不變;
步驟5、判斷第k只螢火蟲個體Xk(tk)的移動條件:
步驟5.1、令s=1,則第t1次更新后的第1只螢火蟲個體表示為X1(t1);
步驟5.2、判斷s=K是否成立,若成立則執行步驟6,否則執行步驟5.3;
步驟5.3、將wk+1賦值給wk,利用式(2)獲得所述第k只螢火蟲個體Xk(tk)到第s只螢火蟲個體Xs(ts)之間的歸一化距離
式(2)中,dk,s表示第k只螢火蟲個體Xk(tk)的映射方案Pk(tk)到第s只螢火蟲個體Xs(ts)的映射方案Ps(ts)之間相差的跳數,表示第k只螢火蟲個體Xk(tk)的映射方案Pk(tk)到第s只螢火蟲個體Xs(ts)的映射方案Ps(ts)之間相差的跳數的理論最大值,表示第k只螢火蟲個體Xk(tk)的映射方案Pk(tk)到第s只螢火蟲個體Xs(ts)的映射方案Ps(ts)之間相差的跳數的理論最小值;
步驟5.4、根據式(3)所示的移動條件,判斷第k只螢火蟲個體Xk(tk)是否向第s只螢火蟲個體Xs(ts)移動,若滿足所述移動條件,則執行步驟7,否則,將s+1賦值給s,并執行步驟5.2;
式(3)中,表示由于第k只螢火蟲個體Xk(tk)和第s只螢火蟲個體Xs(ts)之間的距離使第s只螢火蟲個體Xs(ts)的熒光亮度倒數的衰減;
步驟6、遍歷所述螢火蟲個體集合,并按照步驟5判斷所有螢火蟲個體的移動條件,遍歷完成則執行步驟8;
步驟7、更新螢火蟲個體Xk(tk)
步驟7.1、利用式(4)獲得所述第tk次更新后的第k只螢火蟲個體Xk(tk)與第s只螢火蟲個體Xs(ts)之間的吸引度βk,s(tk):
步驟7.2、根據第k只螢火蟲個體Xk(tk)與第s只螢火蟲個體Xs(ts)之間的吸引度βk,s(tk)按照β移動步驟規則發生移動,并將移動后的螢火蟲個體Xk(tk)記為Xk(tk)';
步驟7.3、所述移動后的螢火蟲個體Xk(tk)'根據所述最大隨機步長α按照第一α移動步驟規則再次發生移動,并將更新次數tk+1賦值給tk,從而獲得第tk次更新后的第k只螢火蟲個體Xk(tk)中的映射方案Pk(tk);
步驟7.4、根據更新后的第k只螢火蟲個體Xk(tk)中的Qk(tk)={R,Pk(tk)},利用式(1)獲得更新后的第k只螢火蟲個體Xk(tk)中的熒光亮度Ik(tk);
步驟7.5、根據所述片上網絡的拓撲結構R、所述更新后的第k只螢火蟲個體Xk(tk)的映射方案Pk(tk)以及熒光亮度Ik(tk),獲得更新后的第k只螢火蟲個體Xk(tk),并將s+1賦值給s后,執行步驟5.2;
步驟8、更新第G次迭代時的最優螢火蟲Xmin(G):
步驟8.1、第G次迭代的最優螢火蟲Xmin(G)按照第二α移動步驟規則發生移動,從而獲得更新后的第G次迭代最優螢火蟲Xmin(G)'中的映射方案Pmin(G)';
步驟8.2、根據更新后的第G次迭代時的最優螢火蟲Xmin(G)'中的片上網絡的拓撲結構R和映射方案Pmin(G)',利用式(1)獲得第G次迭代時的最優螢火蟲Xmin(G)'中的熒光亮度Imin(G)';
步驟8.3、將G+1賦值給G,并執行步驟3;
步驟9、獲得最優映射方案:
所述全局最優螢火蟲Xgmin(G)的映射方案Pgmin(G)為所述最優映射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工業大學,未經合肥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46056.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調試設備的枚舉方法和裝置
- 下一篇:維持裝置隨時可喚醒狀態的方法及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