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諧振式超導短路故障限流器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410344499.8 | 申請日: | 2014-07-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34979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2-15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志豐;劉大千;郭騰炫;邱清泉;肖立業(yè);朱志芹;周薇薇;靖立偉;馬韜;許熙;張國民;戴少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H02H9/02 | 分類號: | H02H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251 | 代理人: | 關玲 |
| 地址: | 10019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諧振 超導 短路 故障 限流 | ||
1.一種諧振式超導短路故障限流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短路故障限流器包括電抗器(L)、超導線圈(Ls)、電容器(C)、開關(K)、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一避雷器(M1)和第二避雷器(M2);超導線圈(Ls)與電容器(C)串聯(lián)后與電抗器(L)并聯(lián);第一電阻(R1)和第一避雷器(M1)串聯(lián)后與超導線圈(Ls)并聯(lián),作為超導線圈(Ls)的保護回路;第二電阻(R2)和第二避雷器(M2)串聯(lián)后,與電容器(C)并聯(lián),再與開關(K)并聯(lián);其中,超導線圈(Ls)、電抗器(L)、第一電阻(R1)與第一連接點(A)相連,超導線圈(Ls)、第一避雷器(M1)、第二電阻(R2)、開關(K)和電容器(C)與第二連接點(B)相連,開關(K)、電抗器(L)、第二避雷器(M2)和電容器(C)與第三連接點(D)相連;交流電源(Uac)連接在第一連接點(A)與地之間,斷路器(SW)和負載(RL)串聯(lián)后連接在第三連接點(D)與地之間;第一連接點(A)是超導線圈(Ls)、電抗器(L)、第一電阻(R1)和交流電源(Uac)的公共連接點,第二連接點(B)是超導線圈(Ls)、第一避雷器(M1)、第二電阻(R2)、開關(K)和電容器(C)的公共連接點,第三連接點(D)是開關(K)、電抗器(L)、第二避雷器(M2)、電容器(C)和斷路器(SW)的公共連接點,構成短路故障限流器。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故障限流器,其特征是:超導線圈(Ls)是采用YBCO超導帶材繞制的超導線圈,工作在液氮溫度或液氮溫度以下的低溫環(huán)境中。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故障限流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開關(K)是快速合閘開關,或是反并聯(lián)晶閘管組,或是可控間隙,或是避雷器,或是快速合閘開關、或是飽和電抗器,或是反并聯(lián)晶閘管組、可控間隙和避雷器的并聯(lián)組合,或是快速合閘開關、反并聯(lián)晶閘管組和避雷器的并聯(lián)組合,或是反并聯(lián)晶閘管組、可控間隙和避雷器的并聯(lián)組合,或是飽和電抗器與快速合閘開關、反并聯(lián)晶閘管組和避雷器的并聯(lián)組合。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故障限流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電阻(R1)和第一避雷器(M1)串聯(lián)后與超導線圈(Ls)并聯(lián),作為超導線圈(Ls)的保護回路,使超導線圈(Ls)免受過壓沖擊。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故障限流器,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電阻(R2)和第二避雷器(M2)串聯(lián)后與電容器(C)并聯(lián),作為電容器(C)的保護回路,使電容器(C)免受過壓沖擊,同時吸收電容器(C)在限流過程中釋放的能量。
6.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短路故障限流器,其特征是:電網(wǎng)穩(wěn)態(tài)時,所述的開關(K)處于斷開狀態(tài),超導線圈(Ls)和電容器(C)處于串聯(lián)諧振狀態(tài),諧振阻抗為零;電網(wǎng)發(fā)生短路故障時,電網(wǎng)電流迅速增大,流過超導線圈(Ls)的電流迅速增大,當超導線圈(Ls)的電流峰值,即電網(wǎng)電流峰值大于超導線圈(Ls)的臨界電流時,超導線圈(Ls)失超而產(chǎn)生失超電阻(Rs),電網(wǎng)電流受失超電阻(Rs)影響,形成了失超電阻(Rs)與電抗器(L)的分流,即失超電阻(Rs)與電抗器(L)共同限流;同時,當電網(wǎng)電流大于電流閾值時,開關(K)閉合,電容器(C)被旁路,超導線圈(Ls)及其失超電阻(Rs)與電抗器(L)并聯(lián),形成更大的限流阻抗,共同限制故障電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未經(jīng)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44499.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