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合儲能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43567.9 | 申請日: | 2014-07-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322661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9-04 |
| 發明(設計)人: | 樊志彬;李辛庚;劉爽;岳增武;王曉明;王學剛;閆風潔;曹建梅;郭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電網公司;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2J15/00 | 分類號: | H02J15/00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37218 | 代理人: | 肖健 |
| 地址: | 10000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合 系統 | ||
本發明的一種復合儲能系統,包括均存儲有電解液的上儲液倉和下儲液倉,所述上儲液倉的水平高度高于下儲液倉的水平高度,上儲液倉下方設置有液流電池,液流電池與下儲液倉之間設置有電站機組;電站機組包括相連接的耐酸腐蝕泵和發電電動機,上儲液倉、液流電池、耐酸腐蝕泵和下儲液倉之間通過耐酸腐蝕管道相連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液流電池和抽水儲能電站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兩者在場地和能量損失部分的重疊,使在抽水儲能和液流電池儲能過程中避免重復出現,避免了系統能量的重復損耗,大大提高了儲能的效率,有效地增大儲能系統容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力儲能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復合儲能系統。
背景技術
由于石油、天然氣和煤等資源的不可再生以及環境的污染,以風能、太陽能和潮汐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是可再生能源易受到時間和天氣的影響,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因此配套儲能裝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儲能裝置與大型風能發電和光伏發電并網,可以起著調峰和調頻,保證電網中電力的品質不受并網影響的作用。另外,電力負荷存在峰谷波動,在負載高峰期常常限電,在負載低時又出現了發電能力過剩和浪費。因此迫切需要經濟、可靠的大規模儲能系統。
目前儲能技術主要分為物理儲能、化學儲能和電磁儲能。物理儲能中最常用的是抽水儲能,化學儲能主要為電化學電池儲能。相比于化學儲能,物理儲能存儲能量大、結構簡單,但是前期投入大,維護成本高。傳統化學儲能設備靈活、投入小,但相對儲能規模也較小。近年來液流電池發展迅速,其結構設計靈活、容量大,電池功率和電池容量可獨立設計,能適合各種場所,因此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單液流電池以其簡單的結構和低廉的成本成為研究熱點,其中全沉積鉛酸液流電池是目前研究較多、應用前景較好的但液流電池。
抽水儲能電站儲能規模受限于蓄水池的容量和水池的高度差,大多抽水儲能電站依據地理環境而建,儲能規模的增大需要大規模基礎施工,成本消耗巨大。由于在抽水過程中管道摩擦造成的能量損失、水泵和電機的能量效率導致的損失、線損等,損耗達30%左右。
發明內容
為解決以上技術上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能量損失小,儲能效率高的復合儲能系統。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措施實現的:
本發明的一種復合儲能系統,包括均存儲有電解液的上儲液倉和下儲液倉,所述上儲液倉的水平高度高于下儲液倉的水平高度,上儲液倉下方設置有液流電池,液流電池與下儲液倉之間設置有電站機組;電站機組包括相連接的耐酸腐蝕泵和發電電動機,上儲液倉、液流電池、耐酸腐蝕泵和下儲液倉之間通過耐酸腐蝕管道相連接。
上述液流電池包括若干單組電池,所述單組電池包括正極板和負極板,正極板和負極板之間夾有中隔板,所述中隔板上開有連通正極板和負極板的通孔,所述正極板外側上部設置有出液口,負極板外側下部設置有進液口,出液口通過耐酸腐蝕管道與上儲液倉底部相連通,進液口通過耐酸腐蝕管道與耐酸腐蝕泵相連通。
上述正極板嵌有石墨粘材質,負極板嵌有泡沫鎳材質,電解液采用甲基磺酸和甲基磺酸鉛。
上述耐酸腐蝕管道采用PP管。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液流電池和抽水儲能電站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兩者在場地和能量損失部分的重疊,使在抽水儲能和液流電池儲能過程中避免重復出現,避免了系統能量的重復損耗,大大提高了儲能的效率,有效地增大儲能系統容量。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液流電池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上儲液倉,2液流電池,3耐酸腐蝕管道,4電站機組,5下儲液倉,2-1正極板,2-2負極板,2-3中隔板,2-4出液口,2-5進液口。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電網公司;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國家電網公司;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43567.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非接觸電力傳輸系統
- 下一篇:自全式智能傳感器電源管理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