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褐飛虱Nlcdc2基因及其編碼產物與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42832.1 | 申請日: | 2014-07-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23265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26 |
| 發明(設計)人: | 俞曉平;郝培應;馬艷;申屠旭萍;陸潮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計量學院 |
| 主分類號: | C12N15/12 | 分類號: | C12N15/12;C07K14/435;A01N57/16;A01P7/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33213 | 代理人: | 吳秉中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褐飛虱 nlcdc2 基因 及其 編碼 產物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褐飛虱細胞分裂周期基因Nlcdc2及其編碼產物與應用。
背景技術
褐飛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是一種繁殖力強且為害嚴重的水稻害蟲,主要以刺吸韌皮部汁液和傳播水稻病毒的方式為害水稻植株。近年來,褐飛虱頻頻爆發成災,已發展成為亞洲稻區的重要害蟲。目前,褐飛虱的防治主要依賴于噴施化學農藥和推廣水稻抗性品種等措施。但實踐表明,褐飛虱會對農藥產生很強的抗藥性,致使化學防治變得防不勝防;與此類似,褐飛虱在與水稻抗蟲品種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可以逐漸發展為能夠適應水稻品種抗性的新種群,致使推廣的抗蟲品種逐漸喪失其原有的抗性。褐飛虱防治工作因缺乏理想的靶標信息而難以采取針對性的策略。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設計提供褐飛虱Nlcdc2基因及其編碼產物與應用的技術方案。
所述的褐飛虱Nlcdc2基因,其特征在于含有SEQ ID No.1 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所述的褐飛虱Nlcdc2基因的編碼蛋白,其特征在于含有SEQ ID No.2 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所述的褐飛虱Nlcdc2基因在控制褐飛虱存活率中的應用。
所述的褐飛虱Nlcdc2基因在控制褐飛虱繁殖力中的應用。
本發明主要針對與褐飛虱生殖相關的細胞分裂周期基因Nlcdc2進行研究,探明了該基因在褐飛虱生殖發育中的表達規律和相關功能,明確了其作為害蟲防治新靶標的潛力,為發展基于Nlcdc2的害蟲防治新策略奠定了基礎。
附圖說明
圖1為褐飛虱Nlcdc2 RACE產物及核心序列的PCR擴增電泳圖;
圖1中: M: DNA分子量標準 DL2000 marker;1: 3'RACE產物-250bp左右;2: 5'RACE產物-750bp左右;3、4:已知核心片段序列-500bp左右;
圖2為褐飛虱Nlcdc2 全長cDNA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分析圖;
圖3為褐飛虱P34cdc2及其他昆蟲的CDK1的系統進化樹;
圖4為褐飛虱Nlcdc2和β-actin的擴增標準曲線;
圖5為褐飛虱Nlcdc2和β-actin的熔解曲線;
圖6為褐飛虱不同發育時期Nlcdc2的表達量變化圖;
圖6中:N1: 1齡若蟲;N2: 2齡若蟲;N3: 3齡若蟲;N4: 4齡若蟲;N5: 5齡若蟲;F1: 羽化第1 d;F3: 羽化第3d; F5: 羽化第5 d;F7: 羽化第7 d;
圖7為dsRNA干擾片段電泳圖;
圖7中: M: DNA分子量標準 DL2000 marker;1: 合成的dsNlcdc2(500 bp) 2: 合成的dsGFP(350 bp);
圖8為 Nlcdc2干擾后存活率的變化圖;
圖9為褐飛虱取食dsRNA后Nlcdc2表達量變化圖;
圖9中: 1: 飼喂后1 d;2: 飼喂后2 d; 4: 飼喂后4 d;6: 飼喂后6 d; 圖中數值為平均值±標準誤(N=3,n=10);“*” 表示統計分析表明飼喂dsGFP與飼喂dsNlcdc2 0.1存在顯著差異(T檢驗,P<0.05); “**” 表示統計分析表明飼喂dsGFP與飼喂dsNlcdc2 0.5存在極顯著差異(T檢驗,P<0.01);
圖10為 Nlcdc2干擾后褐飛虱卵巢發育圖;
圖10中:A圖為對照組(喂食dsGFP)褐飛虱解剖后卵巢;B圖為實驗組(喂食dsNlcdc2)褐飛虱解剖后卵巢;
圖11為 褐飛虱RNAi后代個體數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褐飛虱Nlcdc2基因的克隆與序列分析
1、Nlcdc2 RACE PCR及核心片斷的PCR擴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計量學院,未經中國計量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4283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具有通氣栽培裝置的栽培系統
- 下一篇:高精度比例調節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