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地區碳排放量預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340546.1 | 申請日: | 2014-07-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636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24 |
| 發明(設計)人: | 辛穎梅;吳炎;宋飛飛;孫潔晶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9/00 | 分類號: | G06F1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許方 |
| 地址: | 2118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區 排放量 預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地區碳排放量預測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外學術界對碳排放峰值預測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能源消費的碳排放量峰值方面,研究主要方法集中在運用STIRPAT模型、LEAP模型、EKC曲線、MARKAL-MACRO模型方面,根據能源消耗量、碳排放強度等預估未來的碳排放變化趨勢等。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2010年對中國2050年低碳發展道路進行研究,發現中國2035年基本達到中國工業化階段后,低碳情景的國家碳排放總量和人均碳排放開始出現拐點,并隨后保持較快的持續下降趨勢。陳俊武2011年對中國的碳排放峰值進行了預測,表明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年大約在2025年,大約是85.6億噸CO2。姜克雋等利用IPAC模型,對我國未來中長期的能源需求與溫室氣體排放情景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基準情景下,中國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排放將于2040年達到峰值;強化低碳情景下,中國將于2030年達到峰值,因此如何準確研究預測碳排放量將有助于更好的實現低碳發展。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基于全新預測模型,操作方便快捷,能夠更準確的實現碳排放量預測的地區碳排放量預測方法。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本發明設計了一種地區碳排放量預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001.核算被測地區的各歷史年份碳排放量I和各歷史年份對應的碳排放影響因素,其中,碳排放影響因素包括被測地區人口因素P、被測地區人均財富A、被測地區技術水平T;
步驟002.建立碳排放量預測模型如下所示:
lnI=a+b(lnP)+c(lnA)+d(lnT)+e
根據各歷史年份碳排放量I、各歷史年份對應的碳排放影響因素,獲取碳排放量預測模型中常數項a的值、回歸系數b、c、d的值和誤差項e的值;
步驟003.根據該被測地區歷年碳排放影響因素變化趨勢、該被測地區未來年份發展規劃,設定不同的碳排放情景,并獲得不同碳排放情景下,各未來年份對應碳排放影響因素的預測值;
步驟004.根據不同碳排放情景下,各未來年份對應碳排放影響因素的預測值,分別通過碳排放量預測模型獲得不同碳排放情景下,該被測地區各未來年份的碳排放量。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步驟002中,采用嶺回歸分析方法消除各個碳排放影響因素的多重共線性,并根據消除了多重共線性的各個碳排放影響因素建立碳排放量預測模型。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還包括位于步驟004之后的步驟005如下:
步驟005.根據所述不同碳排放情景下,該被測地區各未來年份的碳排放量,分別獲得不同碳排放情景下,該被測地區未來年份碳排放量的變化趨勢,并分別獲得不同碳排放情景下,該被測地區未來年份碳排放量峰值。
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被測地區技術水平包括被測地區能源強度和被測地區二產比重。
本發明所述一種地區碳排放量預測方法采用以上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技術效果:
(1)本發明設計的地區碳排放量預測方法,基于全新建模,操作方便快捷,能夠根據該被測地區碳排放影響因素變化趨勢和該被測地區未來年份發展規劃,準確實現不同碳排放情景下,碳排放量的預測,且步驟清晰簡明;
(2)本發明設計的地區碳排放量預測方法中,針對碳排放量預測模型的建立,采用嶺回歸分析方法能夠有效消除各個碳排放影響因素的多重共線性,并據此建立碳排放量預測模型,有效提高了最終碳排放量預測的準確性;
(3)本發明設計的地區碳排放量預測方法中,針對獲得不同碳排放情景下,被測地區各未來年份的碳排放量,還可由此進一步獲得不同碳排放情景下,被測地區的碳排放量峰值,可以為城市發展規劃提供有力的參考數據。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設計地區碳排放量預測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中某被測地區碳排放量變化趨勢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中某被測地區未來年份碳排放量的變化趨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設計一種地區碳排放量預測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4054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進行驗證處理的驗證處理裝置
- 下一篇:遠程分級醫療系統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G06F 電數字數據處理
G06F19-00 專門適用于特定應用的數字計算或數據處理的設備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學,即計算分子生物學中的遺傳或蛋白質相關的數據處理方法或系統
G06F19-12 ..用于系統生物學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動態模型,遺傳基因管理網絡,蛋白質交互作用網絡或新陳代謝作用網絡
G06F19-14 ..用于發展或進化的,例如:進化的保存區域決定或進化樹結構
G06F19-16 ..用于分子結構的,例如:結構排序,結構或功能關系,蛋白質折疊,結構域拓撲,用結構數據的藥靶,涉及二維或三維結構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組學或蛋白質組學的,例如:基因型–表型關聯,不均衡連接,種群遺傳學,結合位置鑒定,變異發生,基因型或染色體組的注釋,蛋白質相互作用或蛋白質核酸的相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