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型電動助力車用內轉子永磁輪轂電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339670.6 | 申請日: | 2014-07-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7913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01 |
| 發明(設計)人: | 陸炳林;周佳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通雷圣特種電機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21/24 | 分類號: | H02K21/2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東亞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羅習群 |
| 地址: | 226500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電動 助力車 轉子 永磁 輪轂 電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電動助力車用內轉子永磁輪轂電機。
背景技術
助力電動自行車使用的電機,按所在位置分類,分為前輪電機、后輪電機、中置電機和側掛電機。
迄今為止電動自行車前輪、后輪輪轂永磁電機毫無例外地都是外轉子電機。定子在內由軸固定在車架上,轉子在外,由鏈接的外殼通過輻條帶動車輪轉動。但是此類電機存在著一個固有的局限,即電機的散熱較差。由于電機繞組在內,由繞組所產生的熱量只有通過軸或先通過空氣再通過殼體散熱。因此影響了散熱效果。使得電機不能在高負荷時充分發揮其潛能。同時,一般的電機,只有一個效率點,電機在不同的運行情況下沒有更多的節能選擇。
發明內容
為解決前述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電動助力車用內
轉子永磁輪轂電機,該電機的結構是,在電機軸的左、右兩邊,分別設置有左永磁輪轂電機電磁結構A,右永磁輪轂電機電磁結構B,左、右兩個電磁結構之間,用外殼支架隔離,外殼支架與電機軸固定連接,電機外殼與外殼支架固定連接,電機定子與電機外殼固定連接,電機轉子與輪轂固定,輪轂通過軸承安裝在電機軸與電機外殼之間,輪轂連接圓盤形軸皮,軸皮四周有許多孔,與自行車的輻條連接,轉子轉動,帶動輪轂轉動,輪轂轉動,帶動軸皮轉動,從而帶動自行車車輪的輻條轉動。
所述電機軸與外殼支架固定連接,外殼支架左、右兩邊的輪轂與外殼支架之間形成左、右兩邊空間。
所述電機軸的一端制成中空,中空通向輪轂與支架之間形成的空間。
所述輪轂與外殼支架之間形成的空間,設置電機控制電路。
所述電機軸一段的中空,用于貫穿電源線及控制線。
所述左、右兩個輪轂電機電磁結構,能夠獨立分別工作,或將其串聯、并聯,作為一個電機電磁結構工作。
所述左、右兩個輪轂電機電磁結構的轉子、輪轂、定子的形狀和尺寸相同,或者不相同。
本發明優點是,由于電機定子繞組在電機外殼上,所以電機的散熱效果良好,能夠承受更大的功率負荷,同時,因為設有兩個電磁結構,可以根路況實際情況,選擇一個電機工作,或者兩個電機同時工作,動力選擇的空間更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剖視圖。
圖2是電機支架連接外殼后與電機軸連接的剖視圖。
圖3是軸皮的正視圖(上面繞有自行車輪輻條)。
圖4是圖3的A-A向視圖。
圖中標號說明:1-電源線及控制線;2-電機軸;3、12-軸皮;4、11-輪轂;5、10-電機轉子;6、9-電機定子;7-電機外殼;8-外殼支架;13-空間;14、15-軸承。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附圖1、2、3、4所示。在電機軸2的左、右兩邊,分別設置有左永磁輪轂電機電磁結構A,右永磁輪轂電機電磁結構B,左、右兩個電磁結構之間,用外殼支架8隔離,外殼支架8與電機軸2固定連接,電機外殼7與外殼支架8固定連接,電機定子6、9與電機外殼7固定連接,電機轉子5、10與輪轂4、11固定,輪轂4、11通過軸承14、15安裝在電機軸2與電機外殼7之間,輪轂4、11連接圓盤形軸皮3、12,軸皮四周有許多孔,與自行車的輻條連接,轉子5、10轉動,帶動輪轂4、11轉動,輪轂4、11轉動,帶動軸皮3、12轉動,從而帶動自行車車輪的輻條轉動。
所述電機軸2與外殼支架8固定連接。外殼支架2左、右兩邊的輪轂4、11與外殼支架2之間形成左、右兩邊空間13。
所述電機軸2的一端制成中空,中空通向輪轂與支架之間形成的空間13。
所述輪轂4、11與外殼支架8之間形成的空間13,設置電機控制電路。
所述電機軸2一段的中空,用于貫穿電源線及控制線1。
所述左、右兩個輪轂電機電磁結構,能夠獨立分別工作,或將其串聯、并聯,作為一個電機電磁結構工作。
所述左、右兩個輪轂電機電磁結構的轉子5、10、輪轂4、11、定子6、9的設計形狀和尺寸相同,或者不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通雷圣特種電機有限公司,未經南通雷圣特種電機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3967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雙溫位熱源驅動的熱聲三相交流發電系統
- 下一篇:馬達的外罩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