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土壤濕度計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36780.7 | 申請日: | 2014-07-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89854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08 |
| 發明(設計)人: | 張揚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百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13/04 | 分類號: | G01N13/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吳寶根 |
| 地址: | 200233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土壤 濕度計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土壤濕度計。
背景技術
土壤濕度決定農作物的水分供應狀況。土壤濕度過低,形成土壤干旱,光合作用不能正常進行,降低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嚴重缺水導致作物凋萎和死亡。土壤濕度過高,惡化土壤通氣性,影響土壤微生物的活動,使作物根系的呼吸、生長等生命活動受到阻礙,從而影響作物地上部分的正常生長,造成徒長、倒伏、病害滋生等。農作物對土壤水分的吸收主要在根尖進行,主要動力是根尖細胞液的濃度差,也就是滲透壓。
傳統測量土壤濕度的方式有多種,但本質上都是測量土壤中含水量有多少。這種方法的問題在于即便所測量的土壤濕度準確,但受制于土粒吸附力、毛管力和重力等因素制約,土壤濕度并不能準確反映作物對土壤的需水情況。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針對現在土壤濕度測量精度不高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土壤濕度計,可以直接測量作物根部滲透壓的土壤濕度計,這種濕度計結構簡單,成本低廉,適用于大面積作物栽培過程中對土壤濕度的監測。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土壤濕度計,包括密封腔體、兩組纖維管束、兩部分半透膜、鹽離子溶液、濕度敏感性油墨和透明塑料;筒狀纖維管束貼合于密封腔體頂部和上部內側壁,筒狀纖維管束底部為敞開;筒狀纖維管束桶內側壁貼合一層第二部分半透膜;筒狀纖維管束頂部有濕度敏感性油墨;密封腔體頂部采用透氣的透明塑料,可以肉眼直接識別濕度敏感性油墨;密封腔體中有柱狀纖維管束,從密封腔體內腔上半部一直延伸到密封腔體外,延伸到密封腔體外的柱狀纖維管束插入土壤,密封腔體內的柱狀纖維管束與筒狀纖維管束不接觸;柱狀纖維管束外側貼合第一部分半透膜,半透膜超出柱狀纖維管束頂部,直到筒狀纖維管束頂部,半透膜下端與密封腔體底部保持距離,不接觸,在第一部分半透膜與密封腔體內壁之間充滿有滲透壓的鹽離子溶液。
所述濕度敏感性油墨可由電阻式濕度傳感器代替。
所述半透膜為鹽離子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自由流動,但鹽離子無法穿透的半透膜。所述兩部分半透膜在密封腔體內在高度上相對重疊為密封腔體的1/3區域。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明一種土壤濕度計,通過根部細胞內與外界的滲透壓的差來實現的對土壤濕度的監測,本發明土壤濕度計可以真實靈敏的反映植物根部吸水的狀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土壤濕度計剖視圖;
圖2為本發明檢測到干燥土壤時土壤濕度計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土壤濕度計剖視圖,土壤濕度計為圓柱型結構,包括密封腔體6、兩組纖維管束(1、2)、兩部分半透膜(3、4)、鹽離子溶液8、濕度敏感性油墨5和透明塑料7,筒狀纖維管束2貼合于密封腔體6頂部和上部內側壁,筒狀纖維管束2底部為敞開;筒狀纖維管束2桶內側壁貼合一層半透膜4;筒狀纖維管束2頂部有濕度敏感性油墨5;密封腔體6頂部采用透氣的透明塑料7,可以肉眼直接識別濕度敏感性油墨;密封腔體6中有柱狀纖維管束1,從密封腔體6內腔上半部一直延伸到密封腔體6外,柱狀纖維管束1與筒狀纖維管束2不接觸;柱狀纖維管束1外側貼合半透膜3,半透膜3超出柱狀纖維管束1頂部,直到筒狀纖維管束2頂部,下端與密封腔體6底部保持距離,不接觸,在半透膜3與密封腔體6內壁之間有鹽離子溶液8。在有半透膜存在的情況下,鹽離子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自由流動,但鹽離子無法穿透半透膜(例如RO膜)。當兩部分半透膜3,4之間的鹽離子溶液液面降低后,會促使半透膜3內和密封腔體6內的鹽離子溶液不斷失水,甚至所有水分失去形成鹽結晶。但鹽結晶具有很強的吸收水分的作用,一旦兩部分半透膜3,4內的鹽離子溶液液面升高到該腔體范圍內的時候,這些鹽結晶,或者是高濃度的鹽離子溶液會根據滲透壓的差吸收3和6之間鹽離子溶液的水分。直至滲透壓重新達到平衡。故1、該區域不需要一直保持鹽離子溶液,但需要一直保持鹽離子的存在。2、兩部分半透膜3,4重疊高度是為了滿足區域內重新獲得水分的需要,相對位置在上1/3區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百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百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3678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