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物防治韭蛆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334782.2 | 申請日: | 2014-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863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08 |
| 發明(設計)人: | 潘長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潘長生 |
| 主分類號: | C05G3/02 | 分類號: | C05G3/02;A01N65/38;A01P7/04 |
| 代理公司: | 煙臺上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劉志毅 |
| 地址: | 264000 山東省煙臺市經***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防治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業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物防治韭蛆的方法。
背景技術
韭蛆是一種頑固的地下害蟲,為韭菜生產中常見的病蟲害,韭蛆幼蟲聚集于地下,鉆食韭菜的假鱗莖,韭菜受害后,輕則影響商品價值,重則導致地上葉片瘦弱枯黃、萎蔫腐爛甚至成片死亡,極大地危害了韭農的利益。目前韭農采用的專業防治韭蛆的藥品多以辛硫磷(有機磷類農藥)和毒死蜱為主,雖然兩種農藥是國家許可應用的殺蟲劑,但是由于韭菜的內吸以及生長期短的特性,韭菜收割時未達到農藥安全間隔期,而韭農使用此類藥物的數量和頻度也無法得到有效控制。隨著此類農藥的施用,韭蛆對農藥的抗性也越來越強,逼迫韭農去違規施用更高毒,更有效的農藥,形成惡性循環,導致韭菜農藥殘留超標,出現多起“毒韭菜”事件,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眾多的農業從業者也意識到此類事件的嚴重性,也有志于尋找環境友好型的方法,也研究出一些防治韭蛆的生物制劑,但是由于成本較高,效果不如化學農藥等原因,未得到大范圍的有效的推廣與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環境友好型的純生物的防治韭蛆的方法。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生物防治韭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辣椒、牡荊采用小型粉碎機粉碎后,與水按照1:5:100的比例混合浸泡24-72小時,取上清液后與沼液以1: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液澆灌于韭菜割茬的根部。本發明通過不斷的實驗驗證,將三者的混合比例定為1:5:100,既保持了較低的經濟成本,又可以達到較好的防治韭蛆的效果。
本發明相較于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效果:
1.防治方法綠色、環保無污染,采用的配方全部是植物源,極大地降低了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韭菜無任何農藥殘留,韭菜的食用安全問題解決。
2.防治效果穩定。該防治方法經過大面積實驗,使用該方法后,證明韭蛆的防治效果較好,未現可見的韭蛆危害。
3.該方法與沼液混合,沼液作為韭菜種植有效的有機肥料來源,供給韭菜生長所需的養分,有效的提高了韭菜產量和品質。
4.防治方法成本低廉,原料易得,辣椒為常見蔬菜,種植易得,牡荊為常見的野生植物,可做藥用,生命力旺盛,人工種植簡單。沼液亦為農業生產中推廣使用的有機肥料,生產較為簡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描述,所舉實施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1.稱取人工種植的朝天椒1kg,采集野生的牡荊枝條與葉片5kg,將二者分別投入小型粉碎機粉碎。
2.將粉碎后的朝天椒與牡荊投入裝有100kg清水的塑料桶中,攪拌均勻后浸泡48小時,取上清液。
3.將步驟2中所得的上清液與等體積的沼液混合后,采用泵機或人工的方式澆灌于收割過的韭菜地里,澆灌面積約0.3畝,根據韭菜的需水量,連續澆灌三次。
4.經過如上所述的過程之后,觀察韭蛆的活動狀況,發現韭蛆的存活量明顯減少,韭菜植株生長旺盛,達到了本發明的效果。
以上是對于本發明方案的具體描述,任何基于本發明所做的方案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潘長生,未經潘長生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3478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效復合肥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增產高效化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