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3D影像顯示裝置有效
申請?zhí)枺?/td> | 201410334085.7 | 申請日: | 2014-07-14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23052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26 |
發(fā)明(設計)人: | 林明彥;李侃儒;秦壽侖;張鈞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家港康得新光電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G02B27/22 | 分類號: | G02B27/22;H04N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龍寰宇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139 | 代理人: | 孫皓晨 |
地址: | 215600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影像 顯示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3D影像顯示的裝置,主要將該視差光柵結構與該Lenticular結構合而為一,以同時改善過去單一視景分離裝置所產(chǎn)生的問題,達到最佳3D影像顯示的目的。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裸視3D影像顯示(Auto-Stereoscopic Display)技術一般是使用由視差光柵(Parallax Barrier)或者透鏡陣列(Lenticular Lens Array,以下簡稱Lenticular)所構成的多視景分離裝置(Multi-View Separation Device),以顯示一裸視的3D影像。所謂的多視景,是指總視景數(shù)為大于、等于2的視景數(shù)。其中,由該視差光柵所構成的多視景影像分離裝置呈現(xiàn)的3D影像一般具有低鬼影(Ghost Image)、低亮度的特征;由該Lenticular所構成的多視景分離裝置呈現(xiàn)的3D影像則具有高鬼影、高亮度的特征。亦即,對于3D影像的呈現(xiàn),該兩種現(xiàn)有裝置均無法同時滿足低鬼影與高亮度的需求。
如圖1所為現(xiàn)有垂直條狀視差光柵的結構示意圖。該垂直條狀(Vertical Strip)視差光柵結構10由多個具有垂直條狀特征的遮光元件10a、與多個具垂直條狀特征的透光元件10b所構成。該單一個遮光元件10a與該單一個透光元件10b的水平寬度分別為該單一個遮光元件10a與該單一個透光元件10b構成一視差光柵的單元結構,并具有一單元結構的寬度PB,如下式所示:
根據(jù)中國臺灣專利申請案號98128986中所述,該具有以下關系:
其中,n為總視景數(shù)。
如圖2所示為現(xiàn)有傾斜條狀視差光柵的結構示意圖。該傾斜條狀(Slantwise Strip)視差光柵結構11由多個具傾斜條狀特征的遮光元件11a與多個具傾斜條狀特征的透光元件11b所構成。該單一個遮光元件11a與該單一個透光元件11b的水平寬度分別為且皆具有一傾斜角度θ。該單一個遮光元件11a與該單一個透光元件11b構成一視差光柵的單元結構,并具有一單元結構的寬度PB,其中,該PB、B之間,亦具有如式(1)~(2)所示的關系。
如圖3所示為視差光柵結構與視景分離作用關系的示意圖。以下,對于3D影像的顯示,以雙視景(2-View)為例,說明視差光柵與視景分離作用(View Separation Function)的關系。
對于一顯示于一般屏幕(無圖示)上的雙視景合成影像1,該視差光柵10、11以LB的距離(以下稱LB為安裝距離)裝置于該雙視景合成影像1之前,用于對該視差光柵10、11進行視景分離,可于最佳觀賞距離Z0(Optimum Viewing Distance,OVD)上的多個最佳視點(Optimum Viewin Point,OVP)OVP(L)、OVP(R)處,分別呈現(xiàn)單一視景影像L、R。其中,該雙視景合成影像1由一左視景影像L與一右視景影R,以垂直交錯或傾斜交錯的方式構成。
對于左眼2、右眼3分別位于該最佳視點OVP(L)、OVP(R)上的觀賞者而言,該觀賞者的左眼2、右眼3可分別觀看到一對具有視差效果的單一視景影像L、R。所以,該觀賞者可觀看到一3D影像。該左右影像分離的原理、視景影像的合成、視差光柵與Lenticular結構的設計等細節(jié),請詳閱中國臺灣專利申請案號101135830。此處,為清楚呈現(xiàn)上述各顯示結構與觀賞相關位置的關系,設定一坐標系XYZ,并令該X軸設定于水平方向、Y軸設定于垂直方向、Z軸則以垂直于該3D結構面10、11而設定。
如圖4~6所示為現(xiàn)有傾斜Lenticular結構構成的示意圖。其中,圖4為3D示意圖,圖5為上視示意圖,圖6為側(cè)視示意圖。
該傾斜Lenticular20由多個傾斜柱狀形透鏡21所構成,該單一個柱狀形透鏡21由一具有焦距f、與單元結構寬度PL所構成的透鏡,并以一傾斜角度θ,沿水平方向重復排列該該單一個柱狀形透鏡21,以構成該整體傾斜Lenticular20。另外,當令傾斜角度θ=0時,即可構成一垂直Lenticular結構(無圖標,以下并以同樣圖號20表示)。其中,f~2r,r為構成該單一柱狀形透鏡21圓形表面22的半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家港康得新光電材料有限公司,未經(jīng)張家港康得新光電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34085.7/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