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在內周面具備凹槽形狀的儲油空間的滑動軸承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32421.4 | 申請日: | 2014-07-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421338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01 |
| 發明(設計)人: | 金基悅;崔紅基;李翰熙;樸大雨;鄭一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TMC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C33/10 | 分類號: | F16C3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25 | 代理人: | 黃威,孫麗梅 |
| 地址: | 韓國全***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在內 具備 凹槽 形狀 儲油 空間 滑動 軸承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種在內周面具備凹槽形狀的儲油空間的滑動軸承,其特征在于:
通過在滑動軸承的內周面上的金屬流動方式的塑性加工而形成凹槽,且通過向作為儲油空間的凹槽的底面延長的側壁而在內周面上形成包括下方的錐形區間在內的凹槽形狀的儲油空間,而且,作為所述凹槽形狀的儲油空間的面積比率的儲油空間的面積相對于滑動軸承的內周面面積的比率為15%~30%,
所述凹槽形狀的儲油空間被形成為,在由作為儲油空間的凹槽的側壁和滑動軸承的內周面構成的棱角上包含,曲率中心被設定于凹槽的側壁和滑動軸承的內周面之間的區域內的圓形區間,并且
所述凹槽形狀的儲油空間所包含的所述圓形區間的曲率半徑為0.3mm~1.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內周面具備凹槽形狀的儲油空間的滑動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油空間面積比率為20%~27%。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內周面具備凹槽形狀的儲油空間的滑動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形狀的儲油空間的體積相對于所述凹槽形狀的儲油空間的面積的比為1.0mm~1.6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在內周面具備凹槽形狀的儲油空間的滑動軸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形狀的儲油空間的深度小于滑動軸承的厚度的1/3,且以小于3mm的范圍內的方式形成。
5.一種在內周面具備凹槽形狀的儲油空間的滑動軸承的制作方法,包括:
步驟S110,準備具備中空部的碳鋼圓棒材料(600);
步驟S120,去除所準備的碳鋼圓棒材料(600)表面上的異物;
步驟S115,制作另外單獨準備的模壓型模具系統(800)用突出部模具;
步驟S130,利用具備有突出部模具的模壓型模具系統(800)而在由碳鋼圓棒材料(600)構成的滑動軸承的內周面(200)塑性加工多個凹槽形狀的儲油空間(210);
步驟S150,對碳鋼圓棒材料(600)進行第一次切削加工;
步驟S160,對所述碳鋼圓棒材料(600)進行熱處理;
步驟S170,對經熱處理的所述碳鋼圓棒材料(600)進行第二次切削加工;及
步驟S180,在上述碳鋼圓棒材料(600)的內周面涂布固體潤滑劑并進行熱處理而使其硬化從而在碳鋼圓棒材料(600)的內周面形成被膜層,并且
所述凹槽形狀的儲油空間被形成為,在由作為儲油空間的凹槽的側壁和滑動軸承的內周面構成的棱角上包含,曲率中心被設定于凹槽的側壁和滑動軸承的內周面之間的區域內的圓形區間,并且
所述凹槽形狀的儲油空間所包含的所述圓形區間的曲率半徑為0.3mm~1.0mm。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在內周面具備凹槽形狀的儲油空間的滑動軸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制作所述突出部模具的步驟S115包括制作突出部模具(810)的步驟S115,為了利用塑性加工裝置并通過金屬流動方式的塑性加工而在滑動軸承的內周面形成凹槽形狀的儲油空間,在構成塑性加工裝置的模具的外周面上形成一列具有與所述凹槽形狀的儲油空間(210)的凹槽形狀相對應的形狀的多個突出部,由此制作突出部模具(810);而塑性加工所述凹槽形狀的儲油空間的步驟S130包括凹槽形狀的儲油空間的塑性加工步驟Sa131,使所述滑動軸承的上部內周面或下部內周面被加壓于形成在所述突出部模具(810)的外周面的多個突出部,從而引起根據金屬流動的塑性變形,由此在滑動軸承的上部內周面或下部內周面縱向同時成型多個凹槽形狀的儲油空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TMC股份有限公司,未經TMC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32421.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