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股骨頭壞死的中成藥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331042.3 | 申請日: | 2014-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2505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20 |
| 發明(設計)人: | 高仁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高仁麗 |
| 主分類號: | A61K36/8945 | 分類號: | A61K36/8945;A61K36/896;A61P19/08;A61P2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1700 江蘇省淮***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股骨頭 壞死 中成藥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中成藥。
背景技術
股骨頭壞死一般稱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目前已成為骨科常見病,國內發病人數不少于1000萬例,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其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通常長期飲酒或長期使用過量激素藥物,股骨頭骨折等三種情況,容易出現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當前,對該病的治療方法繁多,如西醫的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中醫的按摩針灸,中藥的內服外敷等等。盡管方法各種各樣,但療效卻不能盡如人意。還有很多患者不愿意做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寧愿采用非手術法治療。而在非手術法治療中迫切需要一種療效高的中成藥。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有效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中成藥。
本發明所提供的這種治療股骨頭壞死的口服藥采用西洋參、黃芪、熟地、杜仲、牛夕、雞血藤、木瓜、當歸、川芎、山芋肉、茯苓、山藥、澤夕、丹皮、骨碎補、鹿角片、沒藥、獨活、丹參、血竭藥品制成;其重量配比為西洋參1.5g~5g、黃芪1.5g~5g、熟地1.5g~5g、杜仲0.5g~3g、牛夕0.5g~3g、雞血藤0.8g~3g、木瓜0.5g~3g、當歸0.5g~3g、川芎0.5g~3g、山芋肉0.5g~3g、茯苓0.5g~3g、山藥0.5g~3g、澤夕0.5g~3g、丹皮0.3g~0.8g、骨碎補0.5g~3g、鹿角片1.5g~5g、沒藥0.5g~3g、獨活0.5g~3g、丹參0.5g~3g、血竭0.3g~1g。
將上述中藥分別或混合按照現代中成藥提取工藝提取有效成分后,制成丸、散、片、或膠囊形式。
在療效顯著的中藥內服外敷,發汗和藥物洗浴與現代生物電藥物離子導入技術相結合的綜合療法中,其重量配比為西洋參2g、黃芪2g、熟地2g、杜仲1g、牛夕1g、雞血藤1.5g、木瓜1g、當歸1g、川芎1g、山芋肉1g、茯苓1g、山藥1g、澤夕1g、丹皮0.5g、骨碎補1g、鹿角片2g、沒藥1g、獨活1g、丹參1g、血竭0.5g。
股骨頭壞死療效目前尚無完整的統一標準。根據國內外文獻及結合我們的臨床觀察,制定標準是以疼痛的緩解、功能的恢復和改善、承重能力的提高、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滿意等四項指標為依據,而追求股骨頭壞死后能夠復原如初是不現實的。由此,制定具體療效標準如下:①無效:疼痛、承重能力及各項功能無改變。②有效:疼痛緩解,承重能力提高及各項功能有1~2項有好轉,或基本恢復。③顯效:疼痛明顯緩解或消失,承重能力基本正常,各項功能有3項以上明顯好轉或基本恢復。④痊愈:在顯效的基礎上,結合X光片或CT、MR顯示股骨頭壞死區已停止破壞,骨結構特別是塌陷股骨頭出現修復新骨生長,骨小梁的強度、密度改善視為痊愈。
在采用本發明所提供的這種治療股骨頭壞死的口服藥進行治療的50例臨床病例中,治療效果分別統計如下:
疼痛:顯效98.08%有效1.92%。
下蹲屈曲:顯效92.30%有效7.7%。
內收:顯效100%有效0%。
外展:顯效94.2%有效5.77%。
內旋:顯效100%有效0%。
外旋:顯效94.23%有效5.77%。
注:因為無X光片或CT、MR資料不全,所以未診斷痊愈。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的實施例在中藥內服外敷,發汗和藥物洗浴與現代生物電藥物離子導入技術相結合的綜合療法中,其重量配比為西洋參2g、黃芪2g、熟地2g、杜仲1g、牛夕1g、雞血藤1.5g、木瓜1g、當歸1g、川芎1g、山芋肉1g、茯苓1g、山藥1g、澤夕1g、丹皮0.5g、骨碎補1g、鹿角片2g、沒藥1g、獨活1g、丹參1g、血竭0.5g。
將上述中藥混合按照現代中成藥提取工藝提取有效成分后,制成丸、散、片、膠囊形式。
中藥內服外敷,發汗和藥物洗浴與現代生物電藥物離子導入技術相結合的綜合療法是一種非手術,無損傷,療效確切的治療辦法。其作用機理探討如下:
(1)中藥內服外敷:內服中藥是以益腎壯骨,通絡散結,補肝腎之精血,溫壯腎督為目的,陰充陽足必然筋強骨健,關節滑利,從而達到治療股骨頭壞死之目的。外敷是將藥物施于病所,通過皮膚、孔穴、腧穴以發揮其疏經絡、調氣血、化瘀解毒,扶正固本之目的。藥物以直接經皮膚導入,可以克服口服吸收藥物時,藥物濃度在血液中不能保持恒定,受血液中酶的破壞,到達病變部位藥物所剩無幾的不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高仁麗,未經高仁麗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31042.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消炎的中藥
- 下一篇:一種制備治療支原體肺炎的藥物組合物顆粒劑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