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烯烴基類硅烷瀝青水泥防水橋聯劑及其防水產品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410330047.4 | 申請日: | 2014-07-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52378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6-01-13 |
| 發明(設計)人: | 盧桂才;朱方伍;陳立斌;周為為;盧海波;劉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盧桂才 |
| 主分類號: | C08K5/5425 | 分類號: | C08K5/5425;C08L95/00;C09D7/12;C09D195/00;C09J11/06;C09J195/00;C09K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羅保康 |
| 地址: | 530021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烯烴 硅烷 瀝青 水泥 防水 橋聯劑 及其 產品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防水材料的添加劑,特別是能夠與瀝青和水泥同時進行化學交聯反應,形成較好的化學親和力的化學鍵、使之固化后起到不可逆的粘結作用的橋聯劑及其防水產品和應用。
背景技術
常見的建筑防水材料主要是水泥和瀝青,瀝青主要用于混凝土的接縫或墻邊的縫隙堵漏,或者鋪在樓頂粘結薄磚防漏,也可以做成防水卷材,鋪設在需要防滲防雨的場合。然而目前的瀝青難以進行較好的堵漏防漏,其原因是瀝青與固化了的水泥(混凝土)的粘結是很不持久的,主要是瀝青是石油提取汽油、煤油等后的殘留物,大多數屬于低分子量的烷類(化學式CnH(2n+2),n是原子數)烷類不溶于水,但是與無機物粘連力不強,特別是未經改性過的瀝青,高溫時易融化,低溫時發脆,在經歷風吹日曬的建筑物頂層或表面,非常容易老化脫落。即使對瀝青進行了改性,也無法保證與混凝土的粘連效果。
如何使得防水卷材的表面能夠起到較好的粘接效果,廣西金雨傘防水裝飾有限公司進行了多年的研究,2009年10月9日,向中國知識產權局申請了“與混凝土進行化學交聯和物理卯榫協同粘結的防水卷材”的發明專利,申請號:CN200910114456.X公開(公告)號:CN101694114A;該發明公開了一種濕鋪預鋪防水卷材,是將改性瀝青復合物在胎體上進行浸涂、控厚定型、覆膜、收卷等工藝制成的,所述的改性瀝青復合物為改性瀝青、增塑劑、抗氧化劑、功能性助劑和填充劑,制備方法是將基質瀝青置于反應罐內,加入增粘劑、無規則聚乙烯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混和均勻,升溫,攪拌1.5-2h,接著把溫度降到180℃左右,再將填料、增塑劑、抗氧化劑、功能性助劑加到反應罐,攪拌0.5-1h,進行充分混合改性,然后輸送到膠體磨,對物料進行反復研磨,再將改性好的瀝青在胎體上進行浸涂、控厚定型、覆膜、收卷,便制備成性能優異的與混凝土進行化學交聯及物理卯榫協同粘結(ChemicalBondingandPhysicalCrosslinkingSynergism)的防水卷材,簡稱CPS防水卷材。
CN200910114456.X公開了與混凝土進行化學交聯和物理卯榫協同粘結作用的功能性助劑(以下簡稱CPS助劑)是聚甲基乙氧基硅烷或聚萘甲醛磺酸鈉鹽,或者兩者的混合物,在該說明書中,發明人指出,由于改性瀝青復合物的膠料中存在功能活性助劑,它們的活性基團能與水泥在水化過程中形成交聯,使卷材與水泥漿料或混凝土牢固粘結,這種粘結作用非常牢固,受卷材的使用環境因素較小,因而它能較持久地粘結在基面上,并與基面形成滿粘結構,膠料中的兩種改性劑因而與水化硅酸鈣鍵合形成的交聯結構。卷材膠料層在水泥固化過程中產生物理吸附和卯榫作用而與基面形成粘結。水泥漿料與水發生水化反應,生成的水化產物聚集在水泥顆粒的表面形成凝聚薄膜。表面形成可塑性的凝膠薄膜式水泥漿料,保證其具有良好的流動性,能填補界面層微觀上凹凸不平的缺陷,通過擠壓使卷材和水泥漿料之間形成微觀上的完全潤濕。膠層和水泥漿料充分潤濕后,使膠層表面張力與水泥漿料表面張力接近,從而使兩者緊密結合,產生物理吸附作用。與此同時,水分不斷深入凝膠薄膜層進行化學反應,使薄膜層向內增厚;通過薄膜層向外擴散的水化物聚集在膜層外側使膜層向外增厚。由于水分滲入膜層內部的速度大于水化物向外擴散的速度,因而產生滲透壓力,膜層內部水化物的飽和溶液向外突出造成膜層破裂。膜層的破裂使水化物與水迅速而廣泛地接觸,反應又加速,生成較多量的水化硅酸鹽凝膠、氫氧化鈣和水化硫酸鈣等水化物,它們之間相互接觸生長到一定程度后,漿體會完全失去可塑性,建立起相互纏繞的網狀結構,并在網狀結構內不斷產生水化物,之后漿體逐漸產生強度而進入硬化形成硬化水泥石。在這個過程中,水泥固化消耗大量的水,導致在水泥與自粘卷材間形成局部封閉的體系中產生負壓,以及水泥的固化放熱,促進自粘膠的蠕變,使其深入到混凝土的毛細管或孔隙中,形成物理卯樟結構,達到可靠的粘結效果;自粘膠層滲透到混凝土的毛細管或孔隙中的同時,增大了自粘膠與混凝土接觸的面積,促進自粘膠層與混凝土形成的卯樟結構上生成更多的化學鍵,而起到“化學交聯—物理卯樟的協同效應”,使基面與自粘層形成“互穿網絡式”界面結構,從而達到結合緊密、牢固、不可逆的“皮膚式”粘結效果技術。徹底解決改性瀝青卷材與基面粘結力不夠大,粘結力不持久,易受環境影響的問題,實現了卷材與基面形成粘結不可逆、不受損一體式的防水結構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盧桂才,未經盧桂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3004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