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由一個或多個單元構建的材料壓縮塊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28612.3 | 申請日: | 201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96601B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17 |
| 發明(設計)人: | J·斯瓦吉恩;U·J·奎德;J·尤漢森;H·瓦格納-比德森;T·尤漢納森 | 申請(專利權)人: | 氨合物排放股份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N3/20 | 分類號: | F01N3/20;C01F11/24;C01C1/00;B01J20/04 |
| 代理公司: |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專利商標事務所11038 | 代理人: | 柳冀 |
| 地址: | 丹麥***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固體 儲存 體系 相連 熱傳導 結構 | ||
1.由一個或多個單元構建的材料壓縮塊的制備方法,該單元由這樣的物體組成,該物體包含能夠可逆解吸和吸附或吸收氨的氨飽和的材料,其特征在于能夠可逆解吸和吸附或吸收氨的該氨飽和的材料被可滲透氣體的包封物包圍,該包封物由在-70℃到250℃下具有導熱率是所述氨飽和的材料的導熱率的至少5倍的柔性材料制成,并容納在容器中,
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其包括:
用氨處理物體,該物體包含包裝到可滲透氣體的由在-70℃到250℃下具有導熱率是所述氨飽和的材料的導熱率的至少5倍的柔性材料制成的包封物中的能夠可逆吸附或吸收并解吸氨的耗氨材料,所述物體以在容器中的一個或多個單元的形式存在,由此使該能夠可逆吸附或吸收并解吸氨的耗氨材料再飽和并壓縮,使得該單元在容器中固定不動。
2.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再飽和并壓縮包括:
a.放置儲存容器使其直接或間接與溫度水平TT≤65℃的恒溫介質接觸;并且
b.將儲存容器與氣態氨的來源連接起來,其中至少在一部分飽和過程中,在氨儲存材料飽和到預定飽和程度期間,氣態氨的壓力PS≤PT,其中PS為氨儲存材料飽和期間氨的壓力,且PT為液態氨在溫度水平TT下的平衡蒸氣壓力。
3.根據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溫度水平TT為0℃到40℃。
4.根據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溫度水平TT為0℃到20℃。
5.根據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溫度水平TT為20℃到40℃。
6.根據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恒溫介質為水或單相水性介質。
7.根據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壓力PS為溫度TT下液態氨的平衡蒸氣壓力的至少50%。
8.根據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壓力PS為溫度TT下液態氨的平衡蒸氣壓力的至少75%。
9.根據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壓力PS為溫度TT下液態氨的平衡蒸氣壓力的至少90%。
10.根據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預定飽和程度為理論上完全飽和的至少80%、90%、95%或98%。
11.根據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氣態氨為壓力PS的這部分方法,是該方法的最后部分,其是在總飽和時間段的最后1/3期間,或者其中達到預定再飽和程度的最后25%,所述PS低于或等于溫度TT下液態氨的平衡蒸氣壓力PT。
12.根據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容器全部直接或間接與恒溫介質接觸。
13.根據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僅容器的一部分直接或間接與恒溫介質接觸。
14.根據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通過提高其中浸有容器的恒溫浴中的恒溫介質的水平,自未與氣態氨來源相連的容器末端開始到與氣態氨來源相連的末端止,直接或間接與恒溫介質的接觸隨著飽和或再飽和的增加而增加。
15.根據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在至少一部分飽和或再飽和時間期間,與氣態氨來源相連的容器末端是絕熱的,使得50%或更少的容器表面用絕熱材料覆蓋。
16.根據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在至少一部分飽和或再飽和時間期間,與氣態氨來源相連的容器末端是絕熱的,使得25%或更少的容器表面用絕熱材料覆蓋。
17.根據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在至少一部分飽和或再飽和時間期間,與氣態氨來源相連的容器末端是絕熱的,使得10%或更少的容器表面用絕熱材料覆蓋。
18.根據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在至少一部分飽和或再飽和時間期間,與氣態氨來源相連的容器末端是絕熱的,使得5%或甚至更少的容器表面用絕熱材料覆蓋。
19.根據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冷卻裝置和/或其他溫度控制裝置和/或強制對流條件提供溫度梯度或熱耗散梯度,使得從未與氣態氨來源相連的容器的末端耗散的熱量比從與氣態氨來源相連的末端耗散的熱量更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氨合物排放股份公司,未經氨合物排放股份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28612.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