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測定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試劑盒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28097.9 | 申請日: | 2014-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7615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0-01 |
| 發明(設計)人: | 袁錦云;時敏;韋銳;葉強;張華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新產業生物醫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3/92 | 分類號: | G01N33/9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吳大建;劉烽 |
| 地址: | 518052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測定 高密度 脂蛋白 膽固醇 試劑盒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膽固醇的測定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測定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試劑盒。
背景技術
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除了游離膽固醇,大部分與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脂蛋白結合成脂蛋白膽固醇形式存在。其中,HDL亦稱為a1脂蛋白,比較富含磷脂質,在血清中的含量約為300mg/dl。其蛋白質部分,A-I約為75%,A-II約為20%。HDL接受來自于包括動脈壁的各組織的膽固醇,通過直接逆轉運或間接逆轉運,將其運入肝臟,再清除出血液,因此HDL與積累于細胞內的膽固醇的除去作用相關。因此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是動脈粥樣硬化(AS)、冠心病(CHD)的等各種動脈硬化癥的危險預防因子(呈負相關),其在血液中的水平對動脈硬化性疾病的診斷有特異的輔助作用。
HDL-C增高最主要的臨床價值是能夠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泡沫細胞轉移至肝臟排出體外,可見于原發性高密度脂蛋白血癥(家族性高α-脂蛋白血癥),并發現此群家族中長壽者多。接受雌激素胰島素或某些藥物(如煙酸、維生素E,肝素等)治療者,亦可增高,蝦青素可顯著提升人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常見于腦血管病冠心病、高甘油三酯血癥、肝功能損害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糖尿病、吸煙、缺少運動等其降低可作為冠心病的危險指標。因此,體內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測定對診斷冠心病、心腦血管病、肝炎、肝硬化等疾病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目前HDL-C含量測定在臨床試驗中已經常規化。美國膽固醇教育計劃(NCEP)對HDL-C測定的建議中指出:HDL-C測定的準確性非常重要,因為HDL-C在一個很窄的濃度范圍內與冠心病呈負相關;CHD危險增高的界限是在HDL-C濃度范圍的低端,測定的細小誤差會產生相對大的影響。
測定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方法很多,目前市場上流通的主要是勻相測定法,包括PEG修飾酶法、選擇抑制法、清除法和免疫分離法。
PEG修飾法是用PEG修飾改性膽固醇酯酶(CEH)和膽固醇氧化酶(COD),修飾酶對脂蛋白的結構具有選擇性,其次序是LDL<VLDL<CM<HDL;另外葡聚糖、α-環糊精硫酸鹽(α-SCD)和Mg2+與非HDL形成復合物,可以避免修飾酶對非HDL的作用,因此在葡聚糖、Mg2+、α-環糊精硫酸鹽和修飾酶作用下可以直接測定HDL-C。
選擇抑制法(PPD法)是在R1(第一試劑)中含表面活性劑I(HDL-C的反應抑制劑)、聚陰離子和某種鹽,乳糜微粒(CM)、VLDL、LDL在多聚陰離子—鹽環境下發生凝聚,同時表面活性劑Ⅰ與凝聚的脂蛋白的疏水集團有高度親和力,能吸附在凝聚的脂蛋白的顆粒表面形成遮蔽,抑制非HDL-C的反應,同時,HDL上也有表面活性劑I,但由于親和力較弱,反應時可逆的;R2(第二試劑)中含有對HDL親水基團有高度親和力的表面活性劑II(HDL-C的反應促進劑),其對HDL的吸附不僅置換出第一反應中與HDL親和的表面活性劑I,還能使HDL形成可溶性復合物,使HDL-C參與反應。
清除法是利用表面活性劑對脂蛋白的親和性差異。在R1(第一試劑)反應促進劑(表面活性劑I)的作用下,血清中非HDL形成可溶性復合物,可溶性復合物表層的游離膽固醇在COD催化下反應生成H2O2,通過過氧化物酶(POD)(或過氧化氫酶(CAT),R1中不加POD,不加疊氮鈉)除去H2O2;然后,加入R2(第二試劑),在特殊選擇性表面活性劑作用下,只有HDL可溶,所釋放的膽固醇在膽固醇酯酶(CEH)和COD作用下,生成H2O2,通過POD(如果R1中用CAT除去H2O2,則R2中要添加疊氮鈉抑制其作用)、4-AAP和色原,發生顯色反應,直接測定HDL-C。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新產業生物醫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新產業生物醫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28097.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