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散熱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26809.3 | 申請日: | 2014-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6181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24 |
| 發明(設計)人: | 陳杰;謝緣;劉經緯;王楠;李奇賀;趙孝保;王麗麗;李紅俠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F28D15/02 | 分類號: | F28D15/02;F28F2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識律師事務所 32207 | 代理人: | 李媛媛 |
| 地址: | 210023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散熱 裝置 | ||
1.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熱單元、傳輸單元以及散熱單元;所述集熱單元包括第一集熱板、第二集熱板以及第一集氣管;所述第一集熱板、所述第二集熱板分別與所述第一集氣管連接,且所述第一集熱板與所述第二集熱板呈倒“V”型;所述第一集熱板和所述第二集熱板內分別設有空腔,所述空腔內儲存有工作介質,所述工作介質在所述第一集熱板和所述第二集熱板中吸熱后由液態工作介質變為氣態工作介質;所述第一集氣管用于收集所述第一集熱板和所述第二集熱板吸熱后產生的氣態工作介質;所述集熱單元設置于待降溫的空間內,所述散熱單元設置于外界環境中;所述散熱單元設置在所述集熱單元的上方,包括散熱板和第二集氣管;所述散熱板與所述第二集氣管連接;所述傳輸單元為一絕熱管,連接于所述第一集氣管和所述第二集氣管之間;所述傳輸單元用于將所述第一集熱板收集的氣態工作介質傳輸到所述第二集氣管;所述氣態工作介質在所述散熱板上放熱變為液態工作介質,并依靠自身重力由所述傳輸單元回傳到所述第一集熱板和所述第二集熱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熱板與重力方向之間的夾角為15~75度,所述第二集熱板與重力方向之間的夾角為15~75度。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熱板和所述第二集熱板均為折扇狀。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輸單元與重力方向之間的夾角為0~15度。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熱板的面積為所述第一集熱板的面積和所述第二集熱板的面積之和的0.8~1.2倍。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散熱裝置還設有工作介質自平衡單元,包括自平衡罐、感溫包、液體平衡管、氣體平衡管以及膨脹管;所述感溫包至少與所述第一集熱板和所述第二集熱板之一連接,且通過所述膨脹管與所述自平衡罐連接;所述液體平衡管分別連接于所述第一集熱板與所述自平衡罐之間以及所述第二集熱板與所述自平衡罐之間;所述氣體平衡管連接于所述第一集氣管和所述自平衡罐之間;所述自平衡罐中設有第二工作介質,所述第二工作介質與所述第一集熱板中的工作介質相同,且這兩者通過所述自平衡罐中設置的隔膜進行分隔。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散熱裝置還包括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包括控制器、第一溫度傳感器和第二溫度傳感器;所述第一溫度傳感器用于感應外部環境溫度并輸出給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二溫度傳感器用于感應所述待降溫的空間內的溫度并傳輸給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在所述待降溫的空間內的溫度高于所述外部環境溫度第一預設值時,控制所述散熱裝置工作。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預設值為5攝氏度。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還用于在所述外部環境溫度低于第二預設值時關閉所述散熱裝置。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降溫的空間的頂部為四棱錐結構;所述散熱裝置設置在所述待降溫的空間的頂部的非向陽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師范大學,未經南京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26809.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測量起重機軌道的檢測車
- 下一篇:疏水器排水泄漏蒸汽的再利用裝置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