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燒結混合料粒度在線檢測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1410326222.2 | 申請日: | 2014-07-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622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24 |
| 發明(設計)人: | 高長濤;郝永壽;吳明;鄭曉峰;張海兵;李鐵;安毅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15/02 | 分類號: | G01N15/02 |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達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李富元 |
| 地址: | 030003 山***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燒結 混合 粒度 在線 檢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燒結混合料領域,具體是一種燒結混合料粒度在線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混合料粒度是影響燒結料層原始透氣性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全精粉燒結原料結構下,由于精粉粒度較細,混合料制粒球核減少,混合料制粒效果變差, -3mm含量降低,同時粒度均勻性變差,+8mm含量顯著增加,原料結構變化對混合料制粒效果造成顯著影響,導致燒結料層透氣性變差,風量分布和熱量傳遞不均勻,不利于燒結礦物理指標穩定和改善,導致燒結礦粉率升高,強度降低,燒結電耗升高。全精粉燒結生石灰用量大,單耗達到90kg以上,對混合料水分和制粒效果的影響增加,其質量變化和下料量波動均會造成水分和制粒效果的劇烈變化,對燒結工況和燒結礦質量造成不利影響。
目前混合料粒度檢測為人工在圓輥給料機處檢測,存在檢測頻率低,檢測結果不及時,指導粒度調整滯后時間長問題,不利于指導工藝參數調整。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解決人工在圓輥給料機處檢測時,存在檢測頻率低,檢測結果不及時,指導粒度調整滯后時間長的問題。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燒結混合料粒度在線檢測方法,按照如下的步驟進行:
步驟一,在二次混料機出口的皮帶出口正上方安裝紅外CCD攝像儀,紅外CCD攝像儀拍攝面覆蓋橫向整個皮帶料面,紅外CCD攝像儀連接數據處理中心,數據處理中心連接燒結儀控系統。
步驟二,數據處理中心對數字化圖像進行處理,經過圖像預處理、邊緣檢測和粒度統計,得出燒結混合料+8mm、5~8mm、3~5mm、1~3mm和-1mm粒級含量,并計算出平均粒徑與預設粒度范圍進行比較,如果低于預設粒度范圍下限,數據處理中心通過燒結儀控系統自動增加加水量,如果高于預設粒度范圍上限,數據處理中心通過燒結儀控系統自動減少加水量。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實現了燒結混合料粒度的即時檢測,能夠指導工藝參數調整,改善混合料制粒效果,實現燒結礦質量的穩定與提升。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燒結混合料粒度在線檢測方法,按照如下的步驟進行:
步驟一,在二次混料機出口的皮帶出口正上方安裝紅外CCD攝像儀,紅外CCD攝像儀拍攝面覆蓋橫向整個皮帶料面,紅外CCD攝像儀連接數據處理中心(數據處理中心可以是計算機、單片機),數據處理中心連接燒結儀控系統,燒結儀控系統是控制混合料燒結的系統,可以通過增加或者減少加水量來調整粒度的大小。
步驟二,數據處理中心對數字化圖像進行處理,經過圖像預處理、邊緣檢測和粒度統計(目前已經存在通過圖像灰度來識別混合料粒度的處理方法,這兒不多加描述),得出燒結混合料+8mm、5~8mm、3~5mm、1~3mm和-1mm粒級含量,并計算出平均粒徑與預設粒度范圍進行比較,如果低于預設粒度范圍下限,數據處理中心通過燒結儀控系統自動增加加水量,如果高于預設粒度范圍上限,數據處理中心通過燒結儀控系統自動減少加水量。
本發明實現了混合料混合料粒度的在線檢測,較人工檢測增加了檢測頻率,縮短了檢測時間,通過對攝像系統提取的大量混合料圖片數進行快速分析處理,具備混合料粒度的實時在線檢測功能,對燒結系統的適用性強,檢測準確及時,顯著縮短了粒度控制反應時間,提高了混合料粒度控制穩定性,改善燒結料層透氣性,實現燒結過程傳熱均勻,提高了燒結礦產量、轉鼓強度和燒結礦粉率等指標。
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太鋼)450m2燒結機應用混合料粒度在線檢測方法,顯著提高了混合料粒度控制的穩定性,提高了燒結礦產量和燒結礦關鍵質量指標轉鼓強度,降低了燒結返礦率,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應用該技術前后的生產技術指標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燒結混合料粒度在線檢測方法應用前后生產技術指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2622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