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納米結構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24459.7 | 申請日: | 2009-07-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1927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4-12-10 |
| 發明(設計)人: | 王佳平;姜開利;李群慶;范守善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82B3/00 | 分類號: | B82B3/00 |
| 代理公司: | 無 | 代理人: | 無 |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區清***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納米 結構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為公開號為CN101734618A(以下簡稱申請A)的分案申請,申 請A的申請日為2009年07月21日,申請號為200910161447.6,發明名稱 為納米結構的制備方法。申請A為申請號為200810217816.4(以下簡稱申請 B)的分案申請,申請B的申請日為2008年11月14日,發明名稱為納米線 結構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納米結構的制備方法,尤其涉及一種采用模板法制備納 米結構的方法。
背景技術
納米材料在基礎研究和實際應用,如:催化、傳感等方面有著巨大價值。 因此,納米材料的制備方法成為研究的熱點。目前,納米材料的制備方法可 分為自發生長法(spontaneous?growth)、模板合成法(template-based?synthesis)、 電紡紗法(electrospinning)、平板印刷法(lithography)等。
現有技術提供一種電紡紗法制備二氧化鈦納米線的方法,請參見 “Fabrication?of?Titania?Nanofibers?by?Electrospinning”(Dan?Li?et?al,Nano? Letters,vol.3,No.4,p555-560(2003))。該方法將礦物油與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的乙醇溶液以及二氧化鈦前驅體混合制得漿料,然后通過電紡紗制 備二氧化鈦納米結構。進一步,通過加熱使礦物油與聚乙烯吡咯烷酮蒸發, 可以得到純的二氧化鈦納米結構。該二氧化鈦納米結構包括多個二氧化鈦納 米線,且形成一自支撐結構。雖然電紡紗法可以制備長度較大的納米線且可 以將其制備成一具有自支撐結構的納米結構,但是,電紡紗法通常需要專門 的電紡紗設備,需要一高電壓,且需要先將紡紗原料配制成一漿料。所以, 采用電紡紗法制備納米材料工藝復雜,成本較高。
碳納米管(Carbon?Nanotube,CNT)是一種新型納米結構,由日本研究人員 Iijima在1991年首次于實驗室制備獲得,請參見“Helical?Microtubules?of? Graphitic?Carbon”(S.Iijima,Nature,vol.354,p56(1991))。由于碳納米管具有 一維形貌以及化學、熱方面的穩定性,成為模板合成納米材料的理想模板。
現有技術提供一種采用碳納米管作為模板生長氮化硅納米線的方法,請 參見何艷陽等于2005年12月19日申請的中國公開專利申請第CN1803586A 號。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硅粉與納米二氧化硅粉按一定的重量比混合; 提供一雙層剛玉舟,并將該硅粉與納米二氧化硅粉的混合物置于該雙層剛玉 舟的下層;將一定量的碳納米管粉末置于該雙層剛玉舟的上層;將該雙層剛 玉舟置于一含氮氣的高溫爐中進行還原和氮化反應,在碳納米管表面生長氮 化硅納米線。該反應過程中,首先是固態的Si和SiO2反應生成SiO氣體, 然后生成的SiO氣體與氮氣反應,并在碳納米管表面生成氮化硅納米線。與 電紡紗法制備納米材料相比較,模板法工藝簡單,易于操作,成本低廉。
然而,上述采用碳納米管作為模板生長納米材料的方法具有以下不足: 第一,作為模板的碳納米管為粉體材料,其長度有限,所以制備的氮化硅納 米線長度較小;第二,采用碳納米管粉體作為模板不易控制產物形貌;第三, 碳納米管粉體分布不均勻,且容易團聚,影響產物的尺寸及均勻性;第四, 該方法制備的氮化硅納米線無法形成一自支撐結構(所謂自支撐結構是指該 結構可以無需一基底而保持一特定形狀,如線狀或膜狀),限制了其使用。
范守善等人于2002年提出一種制備碳納米管繩的方法,請參見公告日 為2008年8月20日的中國公告專利第CN100411979C號;于2005年提出 一種制備碳納米管絲的方法,請參見公開日為2007年6月20日的中國公開 專利申請第CN1982209A號;于2007年提出一種制備碳納米管薄膜結構的 方法,請參見公開日為2008年8月13日的中國公開專利申請第 CN101239712A號;于2007年提出一種碳納米管薄膜的制備方法,請參見 公開日為2008年12月3日的中國公開專利申請第CN101314464A號;于 2007年提出一種碳納米管薄膜的制備方法,請參見公開日為2007年4月13 日的中國公開專利申請第CN101284662A號。該碳納米管繩,碳納米管絲或 碳納米管膜均為具有一自支撐特性的宏觀碳納米管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未經清華大學;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2445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油頁巖干餾氣化學鏈制氫聯合發電系統及工藝
- 下一篇:預旋蓋擺臂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