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倍半萜類化合物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410320457.0 | 申請日: | 2014-07-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40590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4-09-24 |
| 發明(設計)人: | 鄭永標;王繼峰;龐海月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307/77 | 分類號: | C07D307/77;A61K31/343;A61P35/00;C12P17/04;C12R1/645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學俊 |
| 地址: | 350117 福建省***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倍半萜 化合物 及其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倍半萜類化合物及其應用,屬于生物醫藥領域。
背景技術
倍半萜(sesquiterpenes)是指分子中含15個碳原子的天然萜類化合物。倍半萜類化合物分布較廣,在木蘭目(magnoliales)、蕓香目(rutales)、山茱萸目(cornales)及菊目(asterales)植物中最豐富。在植物體內常以醇、酮、內酯等等形式存在于揮發油中,是揮發油中高沸點部分的主要組成部分。多具有較強的香氣和生物活性,是醫藥、食品、化妝品工業的重要原料。
本發明人研究得知,野生鮑魚菇(Pleurotus cystidiosus)ZYB2013(已于2014年6月15日保藏于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編號為CCTCC M 2014256),固體培養前期菌絲潔白,培養后期菌絲會產生黑色分泌物。遂對發酵產物的活性成分進行研究。研究發現所示倍半萜類化合物具有抗腫瘤活性,目前尚未見所示倍半萜類化合物對腫瘤細胞的增殖抑制活性的報道,因此市場上也尚未見有與此相關的藥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由真菌發酵產生的倍半萜類化合物。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將該倍半萜類化合物作為抗腫瘤藥物或腫瘤細胞增殖抑制藥物。
本發明所涉及的真菌為野生鮑魚菇(Pleurotus cystidiosus)ZYB2013,該菌株已保藏于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登記入冊的保藏編號為CCTCC M 2014256,保藏的培養物名稱及注明的鑒別特征為野生鮑魚菇Pleurotus cystidiosus,保藏日為2014年6月15日。
本發明所述倍半萜化合物的化學結構式如下:
。
本發明所述的倍半萜化合物的制備方法,通過發酵培養野生鮑魚菇(Pleurotus cystidiosus)ZYB2013,獲取發酵物,然后從發酵物中分離純化出該化合物,所述野生鮑魚菇(Pleurotus cystidiosus)ZYB2013,已于2014年6月15日保藏于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編號為CCTCC M 2014256。
具體步驟為:
1)真菌固體培養:將保藏編號為CCTCC M 2014256的野生鮑魚菇(Pleurotus cystidiosus)ZYB2013斜面菌種活化后進行固體培養發酵,固體發酵的培養基配方按重量比為:馬鈴薯10-30%,葡萄糖1-3%,瓊脂粉0.5-2%,余量為水,pH自然,0.1 Mpa、121 ℃滅菌30 min,置于25-30 ℃恒溫培養箱中培養20-50天;
2)發酵產物處理:發酵結束后,將菌絲體與發酵基質切成小塊,用1~3倍體積的乙酸、甲醇、丙酮、乙酸乙酯中的幾種混合,其中乙酸體積占1-5%,浸提1~5遍以上,過濾收集有機浸提液,在40~50℃減壓濃縮至膏狀,膏狀物用純水和乙酸乙酯(純水和乙酸乙酯的體積為1:1)萃取1~8次,乙酸乙酯相在40~50℃減壓濃縮至膏狀,得到乙酸乙酯粗提物浸膏;
3)將2)所述的乙酸乙酯粗提物浸膏用甲醇溶解,進行反相硅膠柱層析(反相硅膠采用RP18,用量為樣品質量的40~400倍),先用純水洗脫5~10個柱體積,再以甲醇水梯度,分管收集,各管于40~50℃分別減壓濃縮,根據薄層層析(以氯仿:甲醇=10:1為展開劑,以10%硫酸乙醇為顯色劑)結果,將含有目標化合物的收集管合并為組分Fr.1;
4)取步驟3)中的組分Fr.1,進行凝膠柱層析,取質量為上樣量70~700倍的LH-20凝膠,用濕法裝柱至凝膠的沉降不再變動,濕法上樣,以甲醇或丙酮為洗脫劑,分管收集,自動收集器按0.5~1.5小時收集1管(每管約5~10 mL)的速率,根據薄層層析(以氯仿:甲醇=10:1為展開劑,以10%硫酸乙醇為顯色劑)結果,將含有目標化合物的收集管合并,于40~50℃減壓濃縮為組分Fr.2;
5)取步驟4)中的組分Fr.2,進行正相硅膠柱層析,以20-50倍的硅膠Sigel為填料,濕法裝柱,干法上樣,用氯仿:甲醇(20~200:1)或用石油醚:丙酮(10~100:1)為洗脫劑進行常壓洗脫,分管收集,每管約5~10 mL,根據薄層層析(以氯仿:甲醇=10:1為展開劑,以10%硫酸乙醇為顯色劑)結果,將含有目標化合物的收集管合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師范大學,未經福建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41032045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